牛得奖商城

养育环境:原生家庭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 管理/营销/职场
  • 时间:2022-07-01 09:28
  • 阅读:275

  原生家庭对家里子女的影响越深刻,子女长大之后就越倾向于按照幼年时小小的世界观来观察和感受成年人的大世界。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原生家庭的4种心理需求

  米娜很喜欢洋娃娃,一看到洋娃娃,她的脸上就会泛起笑容。可是,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她的父母一直没有给她买过洋娃娃。年龄尚小的时候,米娜会责怪自己的父母,觉得他们剥夺了自己的快乐。长大成人之后,米娜理解了父母当时的难处,但她心里依然感觉缺失了一些东西。她买了很多洋娃娃放在家里,想弥补小时候的遗憾,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找不到那种简单的快乐。

  在许多心理学家看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不复杂。孩子身上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一些很基本的问题,比如,孩子想要和父母建立某种联系,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实际是基于孩子的基本需求。

  如果父母不加分析就断然拒绝孩子的要求,连孩子的基本需求都不去满足,那么孩子就很难对父母产生信任,他们的心理也会因此而变得不那么健康。所以说,搞清楚孩子的基本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经过多年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将基本心理需求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基本需求.jpg

  1.关系需求

  孩子与妈妈的关系是他与这个世界最早的关系,随后便是与爸爸、奶奶、爷爷、姥姥、姥爷等亲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关系的存在,那么婴儿就无法生存下去。

  在婴儿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他对关系的需求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但并不会有所减少。甚至,随着孩子的交际圈慢慢变大,孩子会有更多的关系需求。也就是说,关系需求这一基本需求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而且,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关系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与其日后的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的关系需求被父母忽视,那么可能出现多种后果:稍微轻微一点的情况是,孩子感觉自己被忽视了,感觉不开心;比较严重的情况是,孩子会否定自己的价值,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童年时期的关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给孩子长大成人之后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三种。

  (1)性格孤僻,通常不愿意与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2)过分自我,常常以自己为中心,而且带有较强的攻击性。

  (3)过度依赖,对身边的人有很多要求,需要别人不断提供帮助。

给孩子长大成人之后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三种.jpg

  2.愉悦需求

  提起孩子的生活,很多成年人最羡慕的就是他们的“无忧无虑”。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不多,压力、烦恼之类的情绪与他们也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他们能感受最多的就是快乐。

  实际上,追求快乐并不是孩子的专利,但是孩子对愉悦的需求明显比成年人更多。这是因为,成年人在基本需求之外,还有其他更多的需求,相较孩子而言,愉悦需求并不是那么重要。

  当孩子无法感知更多的情绪时,快乐和不快乐就是他们最常见的两种感受。如何在两者之间调节,不仅是孩子需要学习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父母帮助孩子塑造正确心理的开端。如果父母随意剥夺孩子快乐的机会,孩子就会对身边的很多事情失去兴趣,进而失去进取心;如果父母过度放纵孩子,不让孩子有丝毫不快乐的情况,那么孩子就失去了学习调节心理的机会。

  3.独立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外界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判断,他们开始希望独立地做一些事情,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如果能在没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一件事情,他们就会觉得十分骄傲。而且独立完成的事情越多,他们越相信自己能够独立。孩子就是在寻求独立的过程中,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如果父母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不去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那么孩子不仅会缺乏自信,也会缺乏安全感。很多父母为了保护孩子,就给孩子制定各种条条框框,或是替孩子包办一切,这对孩子的独立发展都是不利的。父母的过度控制,会让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变成两种样子:

  (1)孩子迷失自我,对父母非常依赖,无法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

  (2)孩子决意与父母划清界限,甚至完全站在父母的对立面。

  4.价值需求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和证明自己的价值,渴望被人认可,这种需求也是与生俱来的。在还是个婴儿时,尝试得到父母的认可就是一种本能,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而且,价值需求和关系需求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没有别人的认可,也就没有什么关系可以产生。两者互相促进,使得孩子不断挖掘自己的最大价值。

  对自我价值的需求,是提升精神内核的关键一环。如果孩子连自我价值都无法认可,那么他对其他一切人和事都可能会失去兴趣。

  所以说,认同孩子的价值,给孩子提升自身价值的机会,会对孩子树立自信心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原生家庭的4种基本心理需求,会对孩子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正视它们的影响,采取正确的措施,将负面影响转为正面影响,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发展。

  思考与发现

  1.据你观察,孩子对关系的需求有哪些?特征是什么?

  2.你的独立性强吗?你觉得独立性和心理有什么关联?

  3.一般来说,你会如何发现孩子的价值?又如何让他认可自己的价值?

  被遗弃、送养造成的自我否定

  贝贝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长什么样,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和父母开心地在一起时,他的心里就会想:“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呢?是因为我不够乖吗?如果我乖乖地学习,爸爸妈妈是不是会回来找我呢?”在这种疑惑中,贝贝逐渐长大,父母一直没来找他的事实,让他对自己充满了否定,他变得多疑、善变,总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错误的,什么工作都做不好。

  在诸多原生家庭体系中,遗弃和送养孩子,是比较特殊的一种。这已经构成了犯罪——遗弃罪。

  在某些情况下,婴儿的诞生并非父母本来的期待。母亲怀孕完全是意外情况,虽然采取了种种补救措施,但婴儿依然坚强地存活下来,直到降临到这个世界。

  对不愿接受突发状况的父母来说,孩子的意外到来会打乱他们的生活节奏,所以个别父母会选择遗弃、送养等方式来摆脱这一“麻烦”。无论是遗弃还是私自送养,从法律上说都是违法的。做出这些举动的当事人,不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还会让孩子从一出生就品尝到被拒绝的滋味,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可能会让他们产生“自己不受欢迎”的意识。

  这种意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对孩子产生长期而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意识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变得越发清晰起来,并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造成难以消弭的影响。

  (1)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甚至觉得自己的出生是一个错误,因此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乃至于做出一些自我伤害的行为。

  (2)一般来说,无论是对亲生父母,还是对养父养母,他们都缺乏亲密感,所以无法与父母建立情感上的联结。

  (3)时时出现的被遗弃感,让他们的存在感和价值感都极低,一旦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出现问题,对外界的认知就会随之出现偏差。

  (4)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因此总是对外界充满怀疑,不会轻易敞开自己的心扉去接纳别人。

  (5)他们常常强迫自己精益求精,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但如果无法实现目标,他们就会陷入更深的自卑之中。

  (6)他们常常感到无助和无力,情绪不好时可能会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宣泄。

各个方面造成难以消弭的影响.jpg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一个孩子被亲生父母遗弃或送养,那么孩子很可能觉得自己被全世界都抛弃了。他不仅会否定自己,也会否定外界的一切人和事。尤其在他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他会产生更加强烈的自我否定,甚至会产生仇视父母和社会的心态。

  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孩子的话语权往往是最小的,他们常常处于被动的位置,听从父母的安排是他们人生的重要使命之一。他们将父母视作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一旦被父母遗弃或送养,他们的心理就会受到极大的摧残,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生都难以消弭的痛楚。

  身为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就要对他负责到底,生而不养,就是对孩子的伤害。父母的遗弃或送养行为,会给孩子的幼小心灵带来难以磨灭的阴影,很可能让他们的心理发生畸变,让他们对外界产生报复心理。

  思考与发现

  1.你有没有接触过被父母遗弃的孩子?他们的心理状态怎么样?

  2.你觉得父母的遗弃对孩子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持续多久?

  3.被父母遗弃的孩子,为什么不轻易相信别人?

  离异家庭的伤害——缺失的父母角色

  妮妮五岁的时候,她的父母便协议离婚了。在这之后,她便跟自己的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很疼爱她,尽自己所能满足她的一切要求。但是,母亲给予得越多,妮妮越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当她看到同学们和他们的父母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时,她的心中除了羡慕,还有自卑。她不愿和同学交往太多,更愿意将心事埋在心底。这种心理一直陪伴着她,在她长大成人之后依然如此。

  如今,夫妻离异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而且离婚率整体有升高的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多种原因叠加而成的。

  在诸多原因之中,人们具有了更强烈的自主观念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积极的角度看,这说明人们愿意,也有权利去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残缺的家庭会让孩子失去父亲或母亲的照顾。在离异家庭的诸多变故中,孩子往往是最无辜、最无力的。他们只能默默忍受伤害,却无法跟自己的父母抗争。

  通过与在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进行接触,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孩子的心理建设往往会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

某些方面的缺陷.jpg

  1.排斥异性

  由于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他们对异性会有排斥心理,总觉得异性不可信任,难以长时间地和异性相处。很多时候,他们宁愿独处,也不愿和异性有过多的交流。

  2.内心有负罪感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可能会将父母的离异归咎到自己身上,他们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出现才让父母之间产生了嫌隙,就此产生深深的负罪感。而实际上,父母离异和他们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3.缺乏安全感

  在很多孩子看来,父母离异就是最信任的父亲或母亲抛弃了自己,这让他们产生被遗弃感,因此对别人产生了更多的不信任感,对别人的行事动机总带着怀疑。

  4.具有深深的孤独感

  父母的离异,使得孩子缺少了父亲或母亲的关怀。有的时候,当他们看到身边的同龄人有父母双方的共同照顾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异类,内心的孤独感会更重。

  5.闭塞内心世界

  受到父母离异的影响,孩子往往变得孤僻、冷漠,因为他们不希望被人嘲笑和看不起,所以常常选择不与别人交往,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6.因忠诚而矛盾和痛苦

  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对父母充满了忠诚感。可是,父母离异之后,孩子必然会面对与父母一方亲近而与另一方疏远的局面,甚至有些父母会要求孩子亲近自己而疏远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以往建立起来的忠诚感会受到冲击,无论忠诚于哪一方,他们都会感觉充满矛盾和痛苦。

  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父母最终解除婚姻关系,也不管双方的关系最终会维持在什么层面上,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原生家庭中,受到最多伤害的,一定是孩子。孩子的年龄毕竟还小,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生活方面也需要更多的照顾。无论生活中缺失的是父亲还是母亲,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完整的。这种缺失感和遗憾感可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淡化,但更可能出现的情况则是孩子这一生都将受其影响,难以从离异家庭的伤害中走出来。

  当然,如果离异家庭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避免孩子受委屈,便事事顺着孩子,那对孩子的心理建设也是有害无益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避免孩子受委屈,便事事顺着孩子.jpg

  1.让孩子承担家庭责任

  如果父母为了补偿孩子在感情方面的缺失,便处处宠溺孩子,那么孩子可能会变得任性、放纵。只有让孩子明白他是家庭的一部分,需要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他才能更早地成熟起来。

  2.不灌输仇恨的思想

  无论离婚是哪一方的错误,也不管究竟是怎样的错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考虑,父母都不该向孩子灌输仇恨的思想。因为仇恨只会让孩子的心理变得扭曲,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3.尽量满足孩子的基本物质需求

  即便离婚之后经济条件变差,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基本物质需求,让孩子和健全家庭的孩子没有过大的差距,以免孩子心理不平衡。

  4.带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往往不喜欢抛头露面,父母要主动带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培养积极的情绪和心态。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父母坚持离婚,是为了不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夫妻不和、争吵打斗的环境中,希望减少父母之间的矛盾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这个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但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却是深刻而长期的。

  作为孩子,应该理解一点,那就是离婚是父母共同的决定,并不是某一方的错。即便双方真的形同陌路,他们也依然是自己的父母,依然要真心地尊重和爱他们。

  思考与发现

  1.你觉得父母离异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孩子应该怎样减少受到这种伤害?

  2.你有在离异家庭成长起来的朋友吗?他们的心理状态如何?

  3.在你看来,孩子应该怎样减少受到父母离异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不同秉性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豆豆的父亲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说话心直口快,做事干脆利落。他的母亲则和父亲不太一样,说话小心翼翼,做事瞻前顾后。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豆豆说话、做事的方式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在父亲面前,他干脆利落;在母亲面前,他瞻前顾后。然而,当父母同时要求他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表现得扭扭捏捏,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好。父母都觉得这时的豆豆和自己平时印象中的不一样,却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卢梭说:“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可见,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观点几乎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父母的观念、态度、性格等都可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告诫身为父母的人:“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育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他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教育意义。”

  毕竟,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之后,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自己的母亲、父亲及家庭环境。父母的所作所为会对孩子产生深切的影响,父母的性格也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父母总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总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孩子可能会对外界环境深感不满,缺乏平和的心态。对自己的过错,他们通常不愿承认,也不会承担责任。

  ◆父母脾气暴躁,将孩子当作出气筒,甚至打骂孩子。孩子很可能变得喜怒无常,动不动就怒火中烧;或者是极度压抑自己的情绪,变得孤僻冷淡,不愿与人交往。

  ◆父母习惯于指责别人,对人说三道四,却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孩子可能变成一个非常挑剔和刻薄的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难处,也不会理解和体谅别人。

  ◆父母做事总是小心翼翼、循规蹈矩,不敢独立做出重大或关键的决定。孩子受父母的影响,可能会变得非常敏感,责任观念和意识都不强。

  ◆父母喜欢做出承诺,但是说过之后就抛诸脑后,兑现的次数并不多。孩子受此影响,可能会变得不守信用,信口雌黄,什么话都敢说,却什么事都做不好。

  ◆父母性格孤僻,更愿意独来独往,而不愿与人过多交流。孩子在父母的带动下,可能会变得缺乏合作意识,很难在团体中占据一席之地。

  ◆父母过于强势,把所有事情都掌控在自己手里,孩子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受这种父母的影响,孩子可能变得固执己见,甚至强词夺理。他们对权力有着极大的渴望,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唯自己马首是瞻。

  父母的不同秉性,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很多时候,孩子表现出的一些性格和心理问题,其实都隐隐带着父母的影子。毕竟,作为离孩子最近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显然是最大的。

  父母拥有良好的品性,就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性格模板。所以说,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表现,给孩子积极的影响,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孩子来说,父母往往是自己的榜样。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孩子的判断力不足,难免跟着父母有样学样,这个阶段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但是,在有了客观分析的能力和判断力之后,孩子应该学会观察父母的言行,以个人的认知去判断,什么是正面的影响,什么是负面的影响。

  思考与发现

  1.你的父亲性格如何?你觉得他对你的影响大吗?

  2.在你看来,孩子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父母在性格方面带来的影响?

  3.你在家中是受父亲的影响大,还是受母亲的影响大?

  家庭越“融合”,子女越叛逆

  涛涛的母亲很喜欢安静,只要涛涛一吵闹,她就会训斥涛涛一番,甚至让涛涛面壁思过。几次之后,涛涛不敢再吵吵嚷嚷,甚至连大声说话都不敢了。上学之后,他在学校终于有了大声说话的机会,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室里嗓门最大的总是他。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让老师觉得很头疼。涛涛的母亲怎么也想不到,在家里那么乖巧安静的涛涛,在学校竟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问题,与家庭的环境及成员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有所不同。如果彼此之间无法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一致,那么家庭成员的心理就会受到影响,产生波动。

  通常而言,为了家庭的和谐氛围,家庭成员大多都会选择接受大部分家庭成员制定的共同准则,将自己融入家庭之中。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为了家庭的正常运转,都会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为了融合,我们愿意牺牲包括发言权在内的一些东西,这是我们的本性决定的。我们还在母亲体内的时候,我们就和母亲完成了最早的融合,这种感受会伴随我们一生。母亲分娩之后,我们和母亲有了第一次分离。而且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家庭之间会有越来越多的分离。一边是与生俱来的对融合的渴望,一边是不断成长中必须具有的独立能力,这两者的矛盾,往往会让我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对孩子来说,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对一些问题缺乏足够的认知,做出决定时也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因此在追求融合时很可能放弃自己的立场,愿意默默承受一些自己本不想承受的东西。

  只是,这种承受也会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一些变化。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之后,许多孩子会觉得自己所承受的一切是那么不公平,家庭的一些规则对自己来说简直是难以忍受的束缚。这个时候,孩子之前承受得越多,与家庭融合得越好,他的心里就越是感觉不公,逆反心理也就越重。

  也许一些父母想不明白:为什么之前一直乖巧的孩子,会在进入青春期之后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叛逆程度简直令人无法接受?实际上,这一切都和原生家庭的养育环境有关。孩子年龄还小时,对外界缺乏足够的判断力,也没有与家庭之外的人接触的机会,加上潜意识中就有与家人更好融合的意识,所以他们会对父母千依百顺。然而,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与外界沟通的增多,他们对融合的态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种变化,依然以之前的方式去命令孩子与家庭融合,那么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激起他们的反抗情绪。

  根据过往的经验不难发现,家庭融合度对家庭成员产生的影响并不仅仅体现在青春期这个阶段,在人生的很多阶段,它都会表现出自己的影响力。

  即便是一个成年人,也对融合有着执着的追求。我们总是希望能找到一个与自己相伴终生的爱人,与之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达到较高的融合度。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很好融合的夫妻并不是很多。很多人在与自己的另一半沟通时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希望对方能和自己保持一致,而不是去想究竟怎样解决实际问题。

  之所以会如此,与他们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总是习惯于忍让,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没能找到自己真正的感情依托。当他们的爱人出现时,对方对他们的爱护会被无限放大,让他们觉得爱人会忍让自己,会被自己融合。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往往对爱人提出许多不合理甚至荒诞的要求,令两人的关系逐渐恶化。

  在一个原生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彼此之间的融合并不需要过度忍让和适应,适度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其他成员了解我们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这不仅对个人的心理建设有益,也是对其他家庭成员负责。

  思考与发现

  1.你的家庭,是一个融合度很高的家庭吗?各位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

  2.你的孩子会很叛逆吗?你有没有分析过其中的原因?

  3.与另一半相处时,你会要求他(她)随时跟你保持一致吗?为什么?

  体罚是极为糟糕的家庭教育法

  栋栋活泼好动,在家里不是跑来跑去,就是翻箱倒柜,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父亲说他,他从来都不听。父亲无可奈何,只能常常用罚站的方式让他安静下来。但是,罚站结束之后,栋栋会变本加厉地折腾。于是,栋栋的父亲不断加长栋栋罚站的时间。慢慢地,栋栋跟父亲学会了体罚。弟弟不听话的时候,他就让弟弟罚站,如果弟弟不听,他还会动手打弟弟。父母看到栋栋这样对弟弟,觉得非常生气,同时又有一些自责。

  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体罚都是一种被广泛使用且颇受欢迎的教育方式。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觉得对犯错的孩子施以一定程度的体罚,会让孩子加深印象,减少再次犯错的可能。

  在这些父母的意识中,粗暴的教育方式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深刻的教训,体罚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只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有自尊,时常体罚孩子,会让孩子对暴力、惩罚产生强烈的向往,可能会导致孩子恶意攻击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以此寻求心理上的平衡。

  又或者,孩子会因为时常受到体罚,而对父母和这种教育方式产生恐惧,胆子越来越小,性格越来越懦弱,即便在长大成人之后,也依然对体罚感到莫名的恐惧。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博士,曾对自己搜集的一项数据展开分析,用于研究父母使用体罚进行教育与孩子的行为及人生经历之间究竟存在多大的联系。结果表明:

  父母对孩子进行体罚教育,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这种糟糕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受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对父母来说,这或许是最简单的教育方式,但对孩子来说,他们却有可能一直生活在体罚的阴影之中。

结果表明.jpg

  父母对孩子进行体罚教育,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这种糟糕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受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对父母来说,这或许是最简单的教育方式,但对孩子来说,他们却有可能一直生活在体罚的阴影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这是对父母们的一种善意提醒:如果对孩子使用体罚的教育方式,那么孩子以后也可能用这种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喜欢用各种方式去体罚别人,那他很可能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孩子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让孩子逐渐变成一个喜欢体罚他人的人。

  当父母沉溺于通过体罚让孩子服从自己时,他们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孩子的这种服从只是表面上的,孩子内心深处其实是不服气甚至是反感的。用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无法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到错误,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放弃表达自我的机会。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孩子长大成人后形成的很多心理问题,根源都在于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父母应该适当反省自己,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用爱替代体罚,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思考与发现

  1.你的父母曾经体罚过你吗?如果有,你当时的心境是怎样的?

  2.对你来说,体罚这种教育方式有怎样的意义?

  3.如果你是一名体罚教育的受害者,你会怎样消除它对你的影响?

  期望过高,让孩子更想逃避和反抗

  欢欢的母亲对他有很高的期望,对他的学习成绩非常看重。每次欢欢考完试,母亲都要详细询问他的分数、班级排名、年级排名等。欢欢为了不让母亲失望,总是十分努力地学习。随着中考临近,欢欢的课业任务越来越重,一直勉力支撑的他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可是,母亲并没看到欢欢的努力,只是要求欢欢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名次。欢欢感觉不堪重负,对学习的兴趣大不如前。

  孩子不仅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父母期望的寄托。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往往没有极限,他们总是希望孩子越来越好,始终出类拔萃,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那一个。

  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瞬息万变的新时代里,父母亲身体验到社会的激烈竞争,因此对高学历、强能力的优势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无形之中,他们会将自身感受到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觉得孩子只有成为人中龙凤,才有可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从父母为孩子考虑的角度来说,对孩子抱有期待是人之常情,也是父母疼爱孩子的一种表现。而且,合理的、适当的期望,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激励孩子通过努力去获取成功。只不过,现实中也常常出现一些问题,那就是随着孩子一点点达到小的期望,父母的期望值会越变越高,而忽视孩子的真实能力及个人意愿。如果父母的期望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心理承受力,那么往往会适得其反,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萌萌很快就要进入初中学习,可是她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在班里一直位居中游。

  父亲对此有些担忧,害怕萌萌无法考入理想的中学。于是,他给萌萌报了许多课外兴趣班,不仅有语文、数学、英语等重点学科,还有音乐、绘画等陶冶情操的课程。

  在学校学习本来就略感吃力,再加上这么多课外班,萌萌觉得学习很苦,她开始产生厌学情绪,常常逃学。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一点毋庸置疑。这并不是因为孩子承受力不足,而是因为父母的某些期望已经超出了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为了让孩子实现更大的目标,父母便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增加孩子的负担,却全然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感觉吃力,越来越想逃避。

  而且,父母对孩子的过高期望中,往往掺杂着自己的某种愿望,当父母将自己的愿望过多地强加在孩子身上时,孩子可能会慢慢丧失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对人生没有清晰的认知,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什么。

  所以说,父母对孩子抱有正确的、符合孩子自身条件的期望,才能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想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真正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制定合适的目标,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或主观判断去要求孩子。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知道孩子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才能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否则,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兴趣,就会想要逃避和反抗。最终的结果是,孩子可能会挥霍自己的天赋,父母则为自己当初的决定而后悔不迭。

  2.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孩子的自然也是如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去制定相应的目标,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去做能力之外的事情。也就是说,不是不要对孩子抱有期望,而是不要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怎样才能把握好其中的度,对父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总以较高的目标去要求孩子,很可能会让孩子一次次地遭遇失败,使得他们逐渐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感过于强烈的话,孩子会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进而放弃自己应该做出的努力。长期沉浸在放弃的念头中,孩子会变得想要逃避一切,以免被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

  3.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

  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需要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去展现自己。如果孩子没有这样的空间,或是长期被束缚在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空间里,那么他们的天性就无法得到释放和发展。在这种环境中待久了,孩子的心里会产生烦躁和不满,反抗很可能会成为他们最自然的选择。如果反抗之后发现无法改变现状,他们可能又会选择逃避,以免受到更大的心理伤害。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文学家。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每个领域的人才通力合作,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世界才能变得越来越美好。父母为孩子规划未来时,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尽量发挥孩子最大的优势。对孩子抱有合理的期望,给孩子定一个稍加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才能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才会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我。

  思考与发现

  1.在你的印象中,父母对你的最大期待是什么?它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

  2.通常来说,你会如何给自己制定目标?你的目标和父母对你的期待有多大差距?

  3.一般情况下,你觉得自己的目标合理吗?父母的期待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心理变化?


全部评论(0)
企业网站建设
推荐阅读
  • 科目一扣分和罚款口诀
  • 科目一扣分和罚款口诀
  •   扣1分记住6个字:禁、灯、掉、会、安、检。  1)禁:违反禁令标志、禁止标线的;  2)灯:不按规定使用灯光;(发生故障没开故障灯很危险的扣3分)  3)掉:普通公路倒车、掉头;  4)会:不按规定会车;  5)安:未按规定系安全带;  6)检:客运和危险车以外,不安
  • 生活百科
  • 时间:2024-03-01 15:16
  • 阅读:136
  • 科目一驾考知识点
  • 科目一驾考知识点
  • 一、基础知识  (一)安全文明驾驶  知识点1  1、只要有加速XX都是错的,减速慢行才是王道  2、通行的时候,各种礼让各种让都对  3、减速慢行、减速靠右、减速或停车、停车避让就直接选√  4、只要提到不用减速慢行、无需减速、不必减速都是错的5、“不得、不能”在判断题中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
  • 生活百科
  • 时间:2024-02-22 11:56
  • 阅读:159
  • 网站如何进行SEO优化?
  • 网站如何进行SEO优化?
  • 确定关键词:关键词是指用户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的查询词汇。确定关键词是SEO优化的基础。如果您的网站能够覆盖到用户的关键词,那么您的网站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点击量。
  • IT/互联网
  • 时间:2023-10-30 17:45
  • 阅读:453
  • 生财运营思路
  • 生财运营思路
  • 这几天看到在一些渠道上有咱们圈子的一些内容盗版,作为圈主,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盗版最多只能是一部分信息,但事实上,愿意花几十块钱去买一些零碎信息的人,我是相当怀疑其思考能力和执行力,也会相当怀疑其对信息本身的利用程度。
  • 理财技巧
  • 时间:2023-05-02 11:35
  • 阅读:269
  • 关于理念与价值观
  • 关于理念与价值观
  • 每次航海运营,我希望有三个结果,首先是圈友拿到了结果,其次是团队锻炼了能力,最后是能沉淀一些工作方法论。做管理,很多时候是要眼睁睁的看着团队成员犯错,然后再一起复盘,这样得来的经验才会真正的长在团队成员自己身上。
  • 理财技巧
  • 时间:2023-03-21 10:51
  • 阅读:380
联系我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