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他人面前一说话就脸红,有的人在与人交流时不敢与对方有目光接触,有的人总是担心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自然,有的人当众讲话时就口舌打结,有的人害怕与异性交往,有的人不敢与权威人士打交道……
这些都是社交恐惧症的表现。
按照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不同行为与表现方式,社交恐惧症可以分为赤面恐惧、视线恐惧、表情恐惧、口吃恐惧、异性恐惧和权威恐惧等多种类型。
心理小测试测测你对交流的恐惧程度
你害怕与人交流吗?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你会感到紧张不安吗?在会议上发言时,你会感到害怕吗?在公共场合演讲时,你的身体会变得僵硬吗?
很多人对交流都存在某种程度的恐惧,通过下面这个小测试,你可以检测自己对交流的恐惧程度。
测试内容
本测试有24道题目,共分为4个部分,即小组交流、会议交流、二人交流及公众交流。有些题目看起来十分相似,但是没关系,认真阅读题目,然后尽量按照第一印象并根据实际情况,在每道题目前的括号内填上你的答案。
A=非常同意,B=同意,C=不确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
第一部分:小组交流
()1.我不喜欢参加小组讨论。
()2.我在参加小组讨论时感到轻松自然。
()3.我在参加小组讨论时感到紧张不安。
()4.我喜欢参加小组讨论。
()5.与陌生人一起参加小组讨论使我紧张。
()6.我参加小组讨论时平静和放松。
第二部分:会议交流
()7.我在参加会议时通常会感到紧张。
()8.我在参加会议时通常感到平静和放松。
()9.在会议中被要求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我感到非常平静和放松。
()10.我害怕在会上表达自己的意见。
()11.在会议中的交往常使我不自然。
()12.在会议中回答问题时,我非常放松。
第三部分:二人交流
()13.同新认识的人谈话时,我感到非常不安。
()14.在交谈中,我说话时一点儿都不害怕。
()15.通常我在交谈中会非常紧张不安。
()16.通常我在交谈中非常平静和放松。
()17.在同新认识的人交谈时,我感到十分放松。
()18.在交谈中我害怕说话。
第四部分:公众交流
()19.我对演说一点儿也不害怕。
()20.我在演说时,身体的某些部分非常紧张和僵硬。
()21.我在演说时感到放松。
()22.我在演说时思维变得混乱和不连贯。
()23.我在演说时充满信心。
()24.我在演说时太紧张,以至于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都忘记了。
计分方法
A=1分,B=2分,C=3分,D=4分,E=5分。
4个测试部分,每个部分6道测试题,计分方法如下:
小组交流得分=18-第1题得分+第2题得分-第3题得分+第4题得分-第5题得分+第6题得分
会议交流得分=18-第7题得分+第8题得分+第9题得分-第10题得分-第11题得分+第12题得分
二人交流得分=18-第13题得分+第14题得分-第15题得分+第16题得分+第17题得分-第18题得分
公众交流得分=18+第19题得分-第20题得分+第21题得分-第22题得分+第23题得分-第24题得分
总分=小组交流得分+会议交流得分+二人交流得分+公众交流得分
测试结果
24~52分:被测试者属于轻度交流恐惧。
53~78分:被测试者属于中度交流恐惧。
79分及以上:被测试者属于重度交流恐惧。
赤面恐惧:控制不住地心慌、脸红
节前导读
赤面恐惧症患者害怕脸变红。他们只要一想到自己脸红了,紧张焦虑的情绪会更强烈,也会将自己关注的焦点转移到脸红这件事上,于是他们的不适感就会增加,脸也会变得更红。
有人跟你说话时,你会因为害羞而脸红吗?当众发言时,你会因为紧张而面红耳赤吗?当你脸红心慌时,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是认为这种反应是正常的,还是认为别人都在看你脸上的红晕,内心在嘲笑你呢?
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害羞或者不好意思而脸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对于赤面恐惧症患者来说,脸红是一件十分羞耻的事情,他们会觉得很丢脸,会感到十分焦虑。
田珍总会因为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事脸红。在办公室里,有人跟田珍说话时,她的脸就会霎时变红;在公交车上,有人对着田珍微笑时,她的脸也会变红,让对方很尴尬;在朋友聚会上,只要有人提到田珍的名字,她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变成“大红脸”;在别人目光的注视下,田珍的脸红程度更会逐渐升级。
如果有人拿这件事来打趣,说“田珍的脸变红了”,她脸红的情况不仅不会缓解,反而还会越发严重。
田珍的症状就是典型的赤面恐惧症。赤面恐惧症也叫“脸红恐惧症”,其主要表现为在社交场合无法自控地脸红,如果当事人想要控制自己的脸红反应,脸反而会越来越红,引起身边人的注意,久而久之,赤面恐惧症患者便会害怕出现在他人面前。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在聚会上,你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情,觉得别人肯定都看到了,可实际上并没有几个人看到你做了什么,只是你觉得大家的目光都停留在你身上。其实并非如此。
赤面恐惧症患者也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脸红一定被别人看出来了,这太丢人了,人家会怎么看我啊!他们一定会认为我很软弱无能,肯定会因此轻视我,说不定他们现在就在心里嘲笑我呢!不行,我要控制住自己,不能脸红,不能让别人看出来,我要控制住!结果,他们越想控制,脸就越红。
其实,赤面恐惧症患者所忧虑的是他们的烦恼被他人看穿,担心他人会对自己有负面的评价。所以,为了避免“脸红魔鬼”的突然袭击,他们便一直保持警惕,而这种过度的关注就将“脸红”当成了内心的一个焦点,使自己难以放松,反而会诱发脸红症状的出现。
脸红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于赤面恐惧症患者来说,脸红会让他们的内心十分纠结,痛苦不堪。有些人为了掩盖自己的脸红,会运用一些方法。比如:随身携带手帕,脸红时就假装打喷嚏,用手帕遮住;留长头发,遮住自己的脸;化浓妆,为脸红做好准备;等等。
其实,要战胜自己的赤面恐惧症,就要正确地看待脸红这件事,不要带着偏见来看待它,而应该觉得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社交时的正常反应而已。脸红并不是你的缺点,也不是不可饶恕的过错。
▽小知识▽
赤面恐惧症是一种兼具社交恐惧症和强迫症的心理障碍,这往往与当事人的敏感性格相关。赤面恐惧症患者的内心就像住了两个个性不同、互不相让的人物:一个羞怯懦弱,另一个则强迫自己去改变。这种内心的矛盾使他们生活得十分辛苦。
视线恐惧:惊恐的目光无处安放
节前导读
“眼睛害怕看人”是视线恐惧症患者的主要表现。与人目光接触会让视线恐惧症患者感到极度尴尬,甚至紧张。为了不再体验这种视线接触带来的恐惧感,他们往往会主动选择不看对方,如在交谈时低头,更有甚者会直接选择不参与社交活动。
视线恐惧症,顾名思义,也就是某类人对视线有着强烈的恐惧感,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目光,也不愿意被他人注视,成为他人眼中的焦点。在社交活动中,视线恐惧症患者不敢正视对方,一旦与对方的视线有交集就会感到难受,瞬间收回自己的目光。还有的视线恐惧症患者担心自己的目光会给他人带来困扰,令他人感到不安。
按照视线恐惧症的不同表现,可以将其分成以下三类。
1.对视恐惧
即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敢与他人对视,觉得自己时刻都在被他人关注或议论。一旦与人对视,这类人便会感到十分尴尬、无所适从,甚至会出现大脑空白、呼吸困难等过激反应。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对视恐惧症患者在与人交流时,基本不看对方,目光游离,飘忽不定,好像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想法,表现得躲躲闪闪。
对视恐惧症患者有这种表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的眼神对他人来说是一种冒犯和挑衅,于是不敢与人对视;另一方面,他们总是过度地解读他人的眼神流露出的想法、情绪,而且这种解读往往是负面的、消极的,于是,在他人并无异样的目光中,他们也会觉得紧张,觉得别人看自己的目光是充满敌意的。
在这种想法的刺激下,对视恐惧症患者甚至可能做出伤害自己眼睛的行为。
2.余光恐惧
即目光总是被周围的事物吸引,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事情上,无法自控地关注本不该关注的事物,无法移动自己的视线,由于患者对自己的目光十分关注,而使自己无法与人正常交往。
比如:在上课时,余光看到周围的同学,就被他人吸引过去,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在与人聊天时,虽然看着对方,但眼睛的余光总是看着别人,注意力也在别人身上;读书时,眼睛的余光总会被书旁边的物体吸引,如手边的笔、笔筒等。
患者的这种行为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困扰,但越想摆脱就越紧张焦虑,反而深陷其中。
3.目光失控恐惧
即眼睛总是控制不住地到处乱看,看到别人时又觉得他人投来的是厌恶自己的目光,于是便不知将目光投放到何处,以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出现目光僵直、摇头晃脑等行为。
被他人直勾勾地盯着看,我们都会感到不舒服,有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但若是正常的目光接触,我们就不必过于在意。而视线恐惧症患者正是对这些目光过于看重,总是进行错误的解读,以致自己的焦虑情绪更甚,在社交中的表现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
在平时,视线恐惧症患者可以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眼睛,训练自己的目光,通过训练让自己的目光变得更好,从而缓解视线恐惧症患者的消极心理,提升自己目光的自信,为进行良好的社交做足准备。
▽小知识▽
有一类余光恐惧症患者会控制不住地盯着对方的敏感部位,如胸部、裆部等。这类人担心对方会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有所误解,内心便会特别紧张,想要逃离这种状况。而在自我挣扎中,这种症状反而会得到强化,导致他们不敢出门,无法参与正常的社交。
表情恐惧:担心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自然
节前导读
表情恐惧症患者由于害怕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自然,在与人交往时异常紧张,表情僵硬。
我们常说面部表情是我们内心想法的投射,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出现什么样的面部表情。但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表情,对自己的表情不满意,甚至会在该严肃的时候哈哈大笑,在该笑的时候却面部抽搐、颤抖。由于担心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自然,因而变得恐慌,畏惧与人交往,他们就是表情恐惧症患者。
甄丽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她因为表情僵硬不自然,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感到苦恼。
甄丽上小学和初中时,都过得很快乐,有几个好朋友一起上学,成绩也还不错。而且,初中时她还当上了班级的团支书,很受老师器重,班里的同学也都喜欢跟她一起玩。
高中的时候,甄丽成绩一般。班干部竞选时,甄丽也参加了,但是只得到了五票,这对她打击很大。有时候,她见到同学们聚在一起聊天,就觉得他们是在嘲笑自己。
后来,甄丽每天都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害怕当众出丑,经常感觉自己的表情不自然。上了大学之后,她依然无法融入集体生活中,总感觉自己的表情僵硬,让别人反感。有时候笑起来,脸部会有轻微的颤抖,她也因此越发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不敢和同学走得太近,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差。
甄丽的这种表现就是表情恐惧症的典型行为,因为担心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自然而影响了自己的社交活动。
有些表情恐惧症患者无法管理好自己的表情,便会在与人交往时毫无征兆地出现一些令人感到尴尬、哭笑不得的表情;有些表情恐惧症患者由于担心自己的表情不合适而变得紧张,然后就逐渐演变成了表情僵硬,使社交氛围变得紧张起来。
表情恐惧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表情恐惧症患者主要有以下几种担忧:
*担心自己的面部表情不够自然,不够恰当。
*担心他人看到自己的表情后会受到影响,给他人带来不适,比如自己黑着脸时会让他人感到害怕,表情严肃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等。
*过于关注自己的表情,觉得自己的某些面部表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被人看不起,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较差。
有些表情恐惧症患者的表情并没有引起他人的不适,但是他们却认为自己的表情是令人不舒服的,并将这种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将自己置身于紧张的境地,甚至会想要通过整容或者其他方式来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其实,对自己多一分自信,对他人少一分揣度,表情恐惧症患者的生活就会好很多。
▽小知识▽
面部表情可以传达我们内心的喜怒哀乐,表情恐惧症患者担忧自己的面部表情会引起他人的不适,并将这种担忧与不满投射到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上,从而增加了自己的心理压力。
口吃恐惧:当众讲话就口舌打结
节前导读
口吃恐惧症患者不仅害怕社交对象、社交环境等,还害怕口吃。而他们对口吃的恐惧程度与社交对象、社交环境等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这些因素共同诱发了口吃恐惧症。
跟陌生人聊天时,你会出现口吃吗?跟同事闲聊时,你会前言不搭后语吗?跟领导或者异性交谈,你会犯口吃吗?
口吃恐惧症是一种特殊的社交恐惧症,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并不是由单纯地害怕某些事物引起的,而是由害怕口吃和害怕社交对象、社交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比如:有些人在亲人、朋友面前不会出现口吃,但是在与陌生人、领导和异性等交谈时会口吃;有些人在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往往会滔滔不绝,但是在面对一些陌生的话题时,就会支支吾吾;有些人不仅不能在他人面前愉快地交谈,甚至在他人面前打电话、在他人的注视下工作等也会感到极度紧张、焦虑,从而出现口吃的状况。这些容易引发口吃的社交场合会让他们形成条件反射,不由自主地变得口吃。
口吃恐惧症患者害怕口吃,对自己口吃的行为耿耿于怀。当他们口吃时,心里就会十分紧张、慌乱,觉得别人也很在意自己的口吃,因而无法顺利地将一句话说完,甚至因此抗拒社交。
乐旭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的人,他不允许自己犯错,也不接受别人超过自己。无论什么时候,他都要争第一。
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提问乐旭,乐旭在课堂上回答得不是很顺畅,这就使他发现了自己有口吃的毛病,于是他极力压制,想要掩饰。但是他越是担心、害怕,出现口吃的次数就越多,口吃就越严重。
后来,乐旭就极力避免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在平时也避免与人接触,以免被他人发现自己有口吃。就这样,口吃一直困扰着他的学习和生活。
口吃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很多口吃恐惧症患者都会认为自己出现口吃是十分丢人的事,并将自己看成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因此很苦恼,回避社交。
其实,口吃恐惧症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就是“怕”,他们怕自己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怕他人的负面评价。对他们来说,与人交谈时可以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一旦自己的行为被口吃打断,那么这种挫败感就会令他们陷入自我否定中,使口吃的症状更严重。
所以,要想克服这一点,终止这个恶性循环,口吃恐惧症患者就要从心理上改变自己的认知,不要一遇口吃就神色大变。偶尔学一点“阿Q精神”,不放大自己的窘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交活动,不再为害怕口吃而煎熬。
▽小知识▽
口吃恐惧症患者并不一定就是患有口吃的人。真正患有口吃的人在说话时总是重复字或者说话磕磕绊绊的,难以连贯地说出完整的话;但是口吃恐惧症患者在独自朗读或者进行一些个人活动时,大多不会出现任何口吃的症状,只有在与人交流时,他们才会出现发音障碍。
异性恐惧:与异性相处感到压力很大
节前导读
异性恐惧症患者不敢与异性有目光接触,更不敢与异性交谈。他们在与异性交谈时会面红耳赤、吐字不清,甚至一看见异性向自己走来,就会紧张得全身流汗,与异性相处时更会感到压力很大。
异性恐惧症是一种特殊的社交恐惧症,其主要是指患者在潜意识里有与异性接近的强烈愿望,但也对此有着严重的焦虑情绪,于是在异性面前感到异常紧张和恐惧,有的甚至出现异性关系妄想等心理症状。比如,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拉吉在同性朋友面前表现得很正常,说话也没问题,但是在面对异性时就说不出话,在与异性约会时,经常幻想与对方结婚后的场景。
你在异性面前是否也无话可说呢?当与异性接触时,你是否十分紧张,甚至回避这些场合呢?如果你怀疑自己也有异性恐惧症,那么你可以通过以下描述来自测一下。
*和异性交往时会十分紧张,当异性主动与你交往时,你会因掩饰自己的紧张而拒绝与其交往。
*在与异性交往时,你往往不知道将手放哪里,不知道眼睛要朝哪儿看,会很在意自己的形象。
*当异性盯着你时,你会感到很害怕,甚至会因此生气。
*当和异性共处时,你的大脑会强迫自己产生某些古怪的想法,如对方喜欢自己、对方讨厌自己,甚至幻想与对方结婚、生子。
*常常害怕异性会对自己做些什么,极度没有安全感。
*即使异性只是站在你身边,你也会不知所措,难以集中注意力。
*会出现脸红、口干舌燥、出汗、抖动等症状。
*在爱情、婚姻方面被异性伤害过,因而现在对异性的感觉就是不信任和没兴趣。
如果你符合其中两条及以上,那就说明你是典型的异性恐惧症患者。不过不用担心,异性恐惧症主要是一种心理障碍,只要克服了心理方面的难关,你还是可以与异性正常交往的。
通常,异性恐惧症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
个人方面。接触异性少,与异性交往时受到过伤害等都会引起个人对异性的恐慌,使其无法与异性进行正常的接触。
家庭教育方面。有些家长对性问题的认识太过片面,使孩子无法接受正面的教育,因而会对异性产生困惑,尤其是在青春期时,他们与异性的交往行为会因此受到影响,进而会形成心理障碍。
外在环境方面。人们总是习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主动与异性接触的人。比如,青春期异性之间的交往可能会被当成早恋。这种负面的反馈使得人们在与异性接触时会感到不安,排斥与异性接触。
如果你患有异性恐惧症,不妨试着增加与异性接触的机会,不要将异性看作洪水猛兽,帮助自己战胜心理障碍,走出对异性交往的恐惧。
▽小知识▽
异性恐惧症多发于14~17岁的青少年身上。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潜意识中会对异性产生好感,一旦他们在情感上受挫,和异性交流就会变得害羞、紧张,甚至产生逃避和恐惧心理。
权威恐惧:不敢与权威人士打交道
节前导读
权威恐惧症患者大多担心自己无法取得权威人士的信任与支持,担心自己无法获得他们的良好评价,于是他们对权威人士充满敬畏,不敢与权威人士打交道,甚至经常回避与权威人士相处。
与朋友在一起时感到很自在,但与父母在一起就感到紧张,常常无话可说;与同事在一起时可以侃侃而谈,但与领导在一起时就忐忑不安,心里十分慌张;与同学在一起时玩得很欢乐,连学习都变得十分有趣,但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呢?
一般来说,很多人都会敬畏父母、领导、老师等权威人士,但是如果你对这些权威人士采取回避的应对策略,在与他们打交道时总是很紧张、恐惧,那你很可能是患上了权威恐惧症。
所谓权威恐惧症,指的是对具有管理权和批评权的人产生恐惧。在与权威人士相处时,权威恐惧症患者大多会采取回避的方式;如果无法回避,大多数人会表现得十分慌张,如说不出话、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思维混乱、满头大汗等。
洪谣对领导的恐惧比正常人更强烈。洪谣一直都比较内向,与人交往时大多会有些紧张。但令她最为难的还是与领导相处。当领导与她讨论工作时,她会害怕得浑身发抖。领导对此很不满意。洪谣也知道不应该这样,但她似乎很难控制自己。
平时洪谣跟同事相处得很和谐,偶尔也会与某些同事下班后一起吃饭。但是一与领导相处,洪谣就十分紧张。每次领导找洪谣谈话,即使只是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她也会异常紧张,甚至心慌气短、思维混乱等。
有一次,洪谣向领导汇报工作,她脑子里一片空白,自己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领导很生气,说她语无伦次,工作不认真。洪谣也很懊恼,她甚至想过辞职。但是在新的公司,她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毕竟这已经是她任职的第四家公司了。
很多人都对领导有敬畏心理,这种心理是正常的,可以让自己在工作中更积极、更活跃,但是洪谣这种害怕领导的症状就有点严重了,属于权威恐惧症的典型表现。即使她知道这种害怕没有必要,但是控制不住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因为她太在意领导对自己的评价了,担心领导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害怕自己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
有人觉得只有不认真工作、工作能力差的人才惧怕领导,而工作能力强的人不会害怕领导。其实并非如此。无论工作能力强弱,人们都可能会害怕领导。
还有人觉得领导之所以令人害怕,是因为他们太严厉了。但这并非本质原因。也就是说,即使是在十分和蔼、易于相处的领导面前,很多人还是会出现权威恐惧症。
因此,要想解决权威恐惧症,除了要与权威人士多交流之外,还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不要将权威人士的评价当作自己的全部。权威恐惧症患者要认识到:即使在领导、老师或者父母面前,自己的表现并不是太好,遭到了他们的批评,这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自己接下来能做得更好,改正以往的不足,就足够了。
▽小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严厉的父母会使子女对权威产生恐惧感,从而使其对权威采取回避的应对策略。可以说,很多权威恐惧症患者是在家教严厉的环境中长大的。
延伸阅读社交恐惧症的其他分类
节前导读
社交恐惧症可以分为一般社交恐惧症与特殊社交恐惧症两类。这两类患者的症状表现是类似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恐惧对象是否具有特殊性。
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的社交情境和行为表现都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只是害怕单个社交情境,而有些人可能会在所有的社交情境中都感到焦虑;有些人可能只出现赤面或口吃等单一的恐惧症状,而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按照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不同行为与表现方式,对社交恐惧症进行了分类介绍。除了这种分类方式,按照恐惧对象是否具有特殊性,还可以将社交恐惧症分为一般社交恐惧症与特殊社交恐惧症两类。
1.一般社交恐惧症
即在任何场所、任何情境中,患者都担心自己会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觉得自己时刻都被他人关注着。因此,他们害怕在公共场所走动、用餐,害怕与陌生人相处,更不敢与他人发生争论。一般社交恐惧症患者会回避去商场、超市、广场等公共场所。
2.特殊社交恐惧症
即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场合或情境感到恐慌,并非所有的场合和情境都能引起他们的恐惧。
比如,有些特殊社交恐惧症患者只害怕当众演讲。在演讲前他们会感到极度恐慌;随着演讲的进行,恐慌逐渐加剧,即使演讲结束,他们还是无法从这种恐慌中走出来,久久无法平静,而且,这种恐慌感往往还会转化成羞耻感。但是在其他社交场合,他们不会表现异常,也不会感到恐慌甚至逃避。
不论是一般社交恐惧症,还是特殊社交恐惧症,两类患者都有着类似的症状,在面对令自己恐惧的社交场合时,他们大多会出现口干舌燥、心跳剧烈、尿急、出汗等症状。而当患者意识到自己出现了这些恐惧行为后,他们就会立即变得恐慌,难以保持平静,从而使自己的社交活动受到更大的影响,并在之后的社交中表现出明显的回避行为。
▽小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社交恐惧症比特殊社交恐惧症对患者的影响和阻碍更大。患者的社交恐惧症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还会对精神层面产生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