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社交恐惧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还会造成很多恶劣的影响。
比如,无法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经常酗酒,走上暴力与犯罪的道路,患上抑郁症或其他类型的精神疾病,等等。
因此,不回避社交,勇于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摆脱社交恐惧的后遗症,你才能享受社交的乐趣。
心理小测试测测你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程度
社交回避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是一种行为表现。社交苦恼是当事人身处其境时的苦恼感受,是一种情感反应。
社交回避并不等于不能参与社交,要知道,“社交”的反面不是“社交参与”,而是“不回避社交”。下列题目中的测试结果只反映一个人主观上的苦恼以及行为上的回避。
测试内容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每道题目,并决定其陈述对你是否适用。每道题目均有“是”和“否”两个选项,请你在每道题目前的括号内填上你的答案。
()1.即使在不熟悉的社交场合,我仍然感到放松。
()2.我尽量避免参加交际应酬。
()3.我同陌生人在一起时很容易放松。
()4.我并不特别想去回避人们。
()5.我通常感觉社交场合令人心烦意乱。
()6.在社交场合我通常感觉平静及舒适。
()7.在同异性交谈时我通常感觉放松。
()8.我尽量避免与别人讲话,除非特别熟。
()9.如果有同新人相处的机会,我会抓住的。
()10.在非正式的聚会上如有异性参加,我通常觉得焦虑和紧张。
()11.我与人们在一起时通常感到焦虑,除非与他们特别熟。
()12.我与一群人在一起时通常感到很放松。
()13.我经常想离开人群。
()14.在置身于不认识的人群中时,我通常感到不自在。
()15.在初次遇到某些人时,我通常是放松的。
()16.当被介绍给别人时,我会感到紧张和焦虑。
()17.尽管满房间都是生人,我可能还是会过去。
()18.我会避免加入一大群人中间。
()19.当上司想同我谈话时,我很高兴与他谈话。
()20.当与一群人在一起时,我通常忐忑不安。
()21.我喜欢避开人群。
()22.在晚上或社交聚会上与人们交谈,对我不成问题。
()23.在一大群人中间,我极少能感到自在。
()24.我经常想出一些借口以回避社交活动。
()25.我有时充当为人们相互介绍的角色。
()26.我会尽量避开正式的社交场合。
()27.我通常参加我所能参加的各种社会交往,不管是什么社交活动,我一般是能去就去。
()28.我发现同他人在一起时放松很容易。
计分方法
2、5、8、10、11、13、14、16、18、20、21、23、24、26题,回答“是”计1分。
1、3、4、6、7、9、12、15、17、19、22、25、27、28题,回答“否”计1分。
回避分量表的题目有2、4、8、9、13、17、18、19、21、22、24、25、26、27,反映被测者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
苦恼分量表的题目有1、3、5、6、7、10、11、12、14、15、16、20、23、28,反映被测者对社会产生的苦恼感受。
测试结果
得分范围为0~28分。其中0分表示社交回避及苦恼程度最低,28分表示社交不适程度最高。
其中,回避分超过9分的测试者,在社交活动中常常处于回避状态;苦恼分超过9分的测试者,在社交活动中常常处于焦虑状态。
打破隔阂,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节前导读
在社交活动中,人们需要与他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但是很多社交恐惧症患者在与人交往中无法打破这种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这种隔阂感会让他们无法与他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任何人都需要有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一旦这种自我空间被侵犯,人们就会感到焦虑不安。正如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一样,社交恐惧症患者也倾向于生活在自我的空间里,将自己与其他人隔离开来,使自己孤立。他们既不指望自己从他人那里获得温暖与快乐,也不会主动向他人传递温暖与快乐。
很多人在做出决策之前都会算一笔账,确定自己将会付出的金钱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可能得到的收获等,然后再决定是否实施某个决策。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样,当我们决定与一个人继续交往时,就必然期待可以从对方那里获得些什么,或者至少自己的付出与得到能成正比。
社交恐惧症患者在计算成本与收获的过程中,大脑中想的大多是:“虽然他很友好,但是值得我跟他继续交往吗?即使我觉得值得,难道对方也觉得值得与我交往吗?而且,万一我们深入交往之后,发现对方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该怎么办呢?”
于是,在犹豫与疑惑中,为了不使自己遭受所谓的“损失”,大多数社交恐惧症患者得到的答案是——“我还是不要去碰运气了!”
一位社交恐惧症患者这样描述曾经的自己——
我非常害怕社交,不敢与人进行深入的接触。即使我对某个人真的很感兴趣,很欣赏,我也不会表现得很主动,反而会让自己看起来对他漫不经心,让人觉得我根本不在乎他。我的行为总是与思想背道而驰,为了不承担被拒绝的风险,我也只好这样伪装自己。
其实,社交恐惧症患者的这种行为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他们无法轻易地信任对方,因而会主观地做出对自己来说“低成本”的行为,尽量减少社交中的尴尬局面。
社交恐惧症患者之所以经常选择独处,是因为他们在社交中总是会感到焦虑不安,他们担心自己会因表现不佳而被人嘲笑,担心自己不被他人接纳。而且,他们总是会过分地关注自己大脑中的负面想象,使自己遭受社交恐惧的侵扰。因此,只有打破与他人之间的心理隔阂,社交恐惧症患者才能更好地投入人际交往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习惯性的逃避行为并不能消除社交恐惧症患者内心对他人的排斥心理。只有面对社交,有勇气承担与人交往的风险,不再与自己的真实想法相违背,社交恐惧症患者才能破除当前人际关系的窘境,建立美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社交活动带来生机。
所以,如果你也在犹豫、徘徊,为“是否要信任他”而纠结,请试着依靠当时的情境、思维状况以及以往的社交经验,在认真思考后做出判断,而不要习惯性地给出否定的答案,拒绝对方的好意。要知道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当你跨出了与对方深入交往的第一步,虽然需要冒一些风险,但结果会令你受益良多。
▽小知识▽
对社交活动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过分关注自我,不过分担心糟糕的后果,而仅仅享受社交的过程,体验与人相处的乐趣,你也可以掌握社交的主动权。
消除误解,维持稳定的亲密关系
节前导读
有些社交恐惧症患者即使在亲密关系中也无法与对方坦诚地交流,容易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会使亲密关系破裂。因此,社交恐惧症患者需要逐渐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掌握一些消除误解的社交方式,以便维持稳定而良好的亲密关系。
在亲密的人面前,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很自在,与对方无话不谈,但是大多社交恐惧症患者对亲密关系有着严重的畏惧心理,当他们的私人空间被侵犯时,他们往往会十分不安,选择逃避,而不是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亲密关系比友谊更复杂,如果亲密关系出现问题,会给双方造成更大的伤害与误解。要想建立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需要伴侣双方的共同努力。以下几个小方法可以帮助社交恐惧症患者建立一段亲密的关系。
1.与伴侣谈话
不论是同事、朋友,还是家人、爱人,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多社交恐惧症患者在亲密的人面前也无法做到完全放松,他们担心自己说的某些话会让对方多想,也会影响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形象。于是,为了不说错,为了不影响两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就干脆选择不说。但正是由于缺乏交流,双方之间的隔阂与误会也会逐渐加深。
因此,在与亲密的人相处时,不要总是想着伪装自己,多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你与对方的交流越深入,对对方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误解,两人之间的相处也会更自在、更随意。
即使有不满,你也可以说出来,不然你内心那颗不满的种子会逐渐发芽长大,让你越来越难受,甚至使亲密关系破裂。
2.共同参加一些活动
如果你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一起参加一些活动是最好的选择,如打乒乓球、跳街舞、溜冰、滑雪、去图书馆看书等,这样既有共同话题聊,又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
当然,你们也可以一起学习某项技能,在学习中共同进步。但要注意,如果对方十分热衷于参加某项活动,而你又十分排斥,那你也不必勉强自己去迎合对方。要知道,参加活动的目的是让双方都产生愉悦感,从而使感情升温,如果你压抑内心的愤怒、厌恶,参加自己不喜欢的活动,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弄得双方都不愉快。
3.经常约会
不论是正在交往的恋人,还是已经结婚的爱侣,约会都会使双方的感情升温,让双方的关系更亲密,心更贴近。所以,不要不好意思,主动约你的另一半去看电影、看话剧、听音乐会吧!如果你不喜欢外面嘈杂的氛围,在家里来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也不错。
亲密关系中出现误解是必然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消除误解,让双方的关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让裂痕越变越大。
如果你实在难以与对方交心,或者某些话说不出口,不妨用写信或者发消息的方式告诉对方。信任对方,你们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亲密。
▽小知识▽
有些社交恐惧症患者为了避免接触更多的人,避免过多的社会交往,在与约会对象见过几面之后便会决定结婚,他们的想法是:“虽然我并没有那么爱他,但是我感觉很自在,而且不必再参加令自己感到恐惧的约会了。”这并不是理智的决定。
寻求他人帮助,不用酒精来掩盖无能感
节前导读
社交恐惧症患者想要通过饮酒来掩盖自己的无能感,更好地融入社交,但结果往往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使自己陷入酗酒问题之中。因此,寻求他人的帮助,克服酒精依赖,他们才有精力去克服社交恐惧。
很多影视剧中都会出现“借酒壮胆”的场面。比如,男主角准备向女主角表白时,由于太过紧张,可能会喝一点儿酒;员工不满领导的“剥削”,要找领导理论时会先喝点儿酒。
喝酒可以缓解一定的焦虑,在社交活动中,社交恐惧症患者会通过喝酒的方式使自己放松下来,舒缓压力,甚至有人会在社交活动前就开始喝酒,为自己壮胆。
有一项调查显示,20%~40%的酗酒者实际上是焦虑症患者和社交恐惧症患者,酒精强大的抗焦虑功能让人们越来越依赖它。通过喝酒来缓解自己在社交活动时的紧张感与焦虑感,虽然有一些症状会暂时减轻,但这样做很可能会形成酒精依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要达到同样的放松效果,就需要喝更多的酒,很容易导致酗酒。另外,在喝酒之后的第二天,人们的焦虑、烦躁情绪很可能会加剧。
用喝酒的方式来降低自己对社交的恐惧并不是一个好办法。20%的社交恐惧症患者都有酗酒问题。你也是酗酒者其中的一员吗?下面这个测试可以帮助你做出回答。请你回顾自己在这半年或一年内的情况,用“是”和“否”来回答下面表格中的6道题目。
如果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问题你回答“是”,那么你就很可能存在酗酒问题,你应该对此采取措施。
酒精对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智力表现并不会产生什么惊人的影响,对于那些酗酒的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酒精对他们起的最大作用就是自我暗示。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在女性面前无法开口说话的拉吉在喝酒后可以跟女性交流,他一直以为是酒精的作用。在一次乘火车参加学术会议时,在火车上,拉吉喝了啤酒去跟一位美女演员搭讪,与美女聊得不亦乐乎,他的“损友”霍华德却向拉吉指出他喝的是无酒精啤酒,拉吉当场就说不出话了。
对于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在进入社交场合前和在社交场合中喝酒,主要是为了缓解焦虑情绪,让自己不那么难受;而在社交活动结束后,他们往往会借助酒精来麻痹自己,试图消除自己内心的羞耻心理。但是很多酗酒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并不会主动承认这一点。因此,想要戒酒,首先就要承认自己是一个酗酒者,然后再积极地向他人寻求帮助,而不是一直逃避。
社交恐惧症患者喝酒的最根本原因是想要克服自己的无能感,希望被他人接纳,希望自己能融入社交之中,但酗酒则会让他们离自己的初衷越来越远,甚至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被他人拒绝。同样的,很多害羞的青少年开始饮酒,大多是为了适应同龄人饮酒所带来的压力,他们不希望自己被看成异类,被同龄人孤立。
如果你也存在酗酒问题,那就先解决它,然后再应对社交恐惧。因为如果你仍然需要通过喝酒来缓解自己在社交中的焦虑与恐惧,那么直到你戒酒之前,你的社交恐惧都不可能有所好转。
因此,你首先需要正视自己的酗酒问题,然后寻求朋友和家人的帮助,逐渐摆脱酒精对自己的束缚,走出社交恐惧的折磨。
▽小知识▽
因为社交恐惧症患者不喜欢出门,也不喜欢与人进行面对面的接触,所以网络就成了他们与人接触的主要工具。使用网络进行社交可以缓解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社交焦虑,但同时也会存在网络成瘾的风险,使他们沉迷网络,无法自拔。
发泄郁闷,让暴力和犯罪远离你
节前导读
在社交中丢掉自我是避免暴露的一种方式,但这种屈从式的社交方式也会使自己真正的想法与感受无处表达。长此以往,堆积起来的愤怒与怨怼也会越来越多,容易使人行差踏错,走上暴力与犯罪的道路。因此,表达自己的感受,发泄内心的郁闷,是不逃避社交的重要一课。
通常来说,社交恐惧症患者在社交活动中大多会逐渐抛弃自己的个性,希望与别人“打成一片”,成为其中普通的一员。就像老师在课堂上问了一个大家都不会的问题,学生都期待老师看不到自己一样,社交恐惧症患者在参与社交时也不希望自己在人群中太过突出、显眼,而这种社交方式就会使他们压抑自己的感情。
社交恐惧症患者并不会公开表达自己的情绪,更不会显露自己在社交中的挫败感,他们会克制和压抑自己的感情,对社交采取冷漠、逃避的态度,从而达到保护自己不受他人干扰的目的。
当社交活动不可避免时,他们就会感到十分困扰,尤其是当社交中出现分歧时,由于社交恐惧症患者不愿意违背他人,也没有能力去找到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解决策略,因此,退让、回避、放弃自己的决定,去做他人期待的事情,就成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
而这种被迫屈服的情景若是经常出现,社交恐惧症患者内心的怨恨与不满就会越积越多,在某个节点被点燃后,他们的负面情绪就会全面爆发,甚至走上暴力与犯罪的道路。
艾德·马格里对一组已经被判决有罪的杀人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普通人相比,冲动型的罪犯曾经因多次袭击、殴打他人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而那些内向一些的罪犯,即使曾经也遭受过敌意与不满,但他们很少表达出来,犯罪时大多是他们第一次公开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此外,有些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权威,即使发现有不公正的事情,他们也不敢挑战权威,而甘愿在被动与默默无闻中安全地生存。盲目地服从权威,使他们很容易成为某些激进人物的追随者,从而做出伤害自己与他人的事情。
所以,对于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压抑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才能更好地规避问题,远离暴力与犯罪。
如果你是一名社交恐惧症患者,请学着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担心会因此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与别人沟通,即使这样做会让人有些不舒服,但这可以让你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感受,让你不再被困于痛苦之中。
另外,多做运动、听音乐、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情绪,排解内心的负面感受。当你产生悲观、愤怒、不服、焦虑、郁闷等负面情绪时,不要视而不见,任由它滋长、发芽,更不要故意压制它,试着通过这些方式将负面情绪宣泄出来,你的心才不会被它们侵蚀。
宣泄负面情绪,走出自我的牢笼,你的心里不再有怨念和委屈,暴力与犯罪自然也会对你绕道而行。
▽小知识▽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很少主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因此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积极的、消极的感受,也是在让他们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让他们远离孤独。
别让你的社交恐惧症并发抑郁症
节前导读
由于人际交往中的退缩与孤独感,社交恐惧症患者很容易患上抑郁症。因此,在患上社交恐惧症时不要回避,积极地寻求专业帮助,能有效地治愈社交恐惧症,降低抑郁症的患病风险。
50%~70%的社交恐惧症患者最终会患上抑郁症。社交恐惧症患者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与他人交往,在社交场合中总是十分敏感,表现得闷闷不乐、焦虑不安,无法享受社交的乐趣。这种种表现都可能使社交恐惧症患者变得神经衰弱,提高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一项针对243名抑郁症患者所做的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中有2/3是社交恐惧症患者或者逃避型人格者,而且,他们的抑郁症比一般人患得更早,症状也更加严重。
抑郁症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对此保持警惕。抑郁症的常见迹象与症状包括以下几点:
*对参加活动失去兴趣。
*经常感到悲伤、情绪低落、忧郁、不开心。
*出现睡眠问题,睡得太多或太少,甚至失眠。
*出现食欲问题,吃得太多或太少。
*精神不振,充满无力感与绝望感。
*难以集中注意力。
*无法感到快乐。
*对目前的状况感到自责。
*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会想到自杀。
如果你超过两个星期出现以上症状中的若干项,那么你很可能患上了抑郁症。建议你尽快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一般来说,在社交恐惧症发病之后的2~5年,患者更容易患上抑郁症,而且,抑郁的程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很多人在患了抑郁症之后受到心情低落、无法入眠,甚至脑海中经常会出现自杀的念头的折磨,因而愿意就医,而单纯患上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则很少主动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在进行治疗时,由于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症状和主诉都以抑郁为主,因此,医生也大多会先采取治疗抑郁症的办法,而社交恐惧症很少被诊断出来。在经过几次治疗,等病情稳定之后,才能诊断出患者的社交恐惧症,抑郁的症状才能得到缓解。
一位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抑郁患者介绍自己曾经就医的经历——
有一段时间,我感到很抑郁,整个人都被低气压笼罩,提不起精神,吃不好、睡不好的,甚至想过自杀。这个念头吓坏了我,于是我赶紧去看了心理医生。
刚开始,医生给我开了一些抗抑郁的药物。吃过药后,在那一段时间,我的睡眠和食欲都有所改善,但是整个人还是没有精神。在几次谈话之后,经过心理医生的引导,我才意识到自己在社交中害怕被他人指指点点,不敢向别人敞开心扉,是因为我还有社交恐惧症。
14~24岁年龄段的人最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但是由于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症状,也不知道怎样寻求他人的帮助,因而迟迟没有行动,使得社交恐惧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稳定而长期的疾病,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患上了社交恐惧症,请你及早寻求帮助与治疗,最好在抑郁症出现之前就开始治疗,这时的病情最单纯,治愈率也最高。不要因为害怕社交而害怕治疗,以免使自己在社交恐惧症的基础上又患上抑郁症。
▽小知识▽
社交恐惧症合并抑郁症的患者是有自杀倾向的高危险群体,他们的自杀意念和企图都比单纯的社交恐惧症患者要高,而且,在治疗后病情也不容易马上好转,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与关心。
延伸阅读社交恐惧症的共病
节前导读
社交恐惧症经常合并焦虑症或其他精神疾病,使人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治疗的难度也会增大。因此,患者在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初期就寻求专业帮助,可以减少患上其他精神疾病的概率。
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同时还可能会患有焦虑症或其他精神疾病,两种疾病共同存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病”,比如上一节提到的社交恐惧症与抑郁症共病,即患者同时存在害怕社交与抑郁这两种症状。
除了抑郁症,社交恐惧症还会与广泛性焦虑症、恐慌症、强迫症、身体畸形恐惧症等合并。很多患者会忽略自己的社交恐惧症状,在寻求专业帮助时也会以共病症状作为主要诉求,很容易造成医生的误诊、漏诊。因此,了解社交恐惧症及其共病的特征,便于患者对其进行分辨,及时得到正确的帮助。
1.广泛性焦虑症
至少有1/5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也患有广泛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指的是广泛而持久的焦虑,患者几乎担心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如健康、财产、孩子、工作等,习惯性地为事情预设一个不好的结果,并会为自己想象出来的这个结果焦虑,从而增加自己的身心负担,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困扰。
社交恐惧症患者只是对社交场合感到焦虑、恐惧,而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担心并不限于社交场合,可以是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2.恐慌症
恐慌症指的是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有强烈的害怕或不适感。在恐慌发作时,患者往往会有一种末日降临的感觉,通常会感到呼吸困难、头晕、耳鸣、胸闷、气喘吁吁、手足发麻、胃部不适、要发疯或要失去控制感等,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心脏病。
社交恐惧症患者可能会在对自己有威胁性的某些社交场合突发恐慌;而恐慌症患者的恐慌发作则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与是否在有威胁性的社交场合无关。恐慌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很有可能发作,如在做饭、工作、看电影等日常的场景中。
社交恐惧症患者与恐慌症患者的关键区别在于症状发作时他们脑中的想法不同。社交恐惧症患者会考虑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担心别人会给自己负面的评价,担心自己的这些表现会使人尴尬;恐慌症患者则通常会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想确认自己是否患上了心脏病,而不会过多地考虑他人当时的想法。
恐慌发作是十分突然的,而且没有一定的规律,往往会让人措手不及。有些恐慌症患者会因为一次的惊恐发作而变得消极抑郁,为了不在他人面前突然发作,他们往往会选择封闭自己。
3.强迫症
强迫症指的是一个人在遇到不想见到、令人感到不愉快的事物时,大脑中反复出现想竭力摆脱的干扰想法或者画面。强迫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
有强迫症的人通常看起来很正常,跟他人相比也没有什么异常表现,但是一遇到某些事情时,他们的强迫性思维或强迫性行为就会显现出来,如果没有立即处理,他们就会变得十分焦虑。
当社交恐惧症与强迫症共病时,患者会同时出现社交恐惧症的症状与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行为的症状。比如,在与朋友一起出门时,强迫症患者总是担心“门窗没有关好”,因而一遍又一遍地返回检查,以缓解自己内心的不安。这些反复的行为会让患者觉得丢脸,因而使他们的社交焦虑更加严重,跟朋友在一起时更感到不自在。
4.身体畸形恐惧症
身体畸形恐惧症指的是患者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面貌,并对自身的样貌缺陷进行放大或臆想,十分在意别人的目光,因为担心别人会注视自己、给予自己负面的评价而不敢出门。比如,有些身体畸形恐惧症患者会认为自己的眼睛太小、鼻子太大等,从而会躲避别人,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眼睛、鼻子,想要隐藏这种“缺陷”。
有研究表明,有些形式的社交恐惧症与身体畸形恐惧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社交恐惧症与身体畸形恐惧症共病时,患者担心的不再仅仅是自己的身体缺陷,也会担心别人对自己其他方面的评价,比如,说话是不是笨嘴拙舌、做事是不是不够灵活等。
如果你也花大量的时间为自己的外表担心,那么你很可能是患上了身体畸形恐惧症,尽快寻求专业帮助吧!
总之,对社交场合采取回避态度,任由社交恐惧症状发展,很可能会引发其他类型的疾病,从而影响正常生活,影响一个人的整体生活质量。努力克服社交恐惧,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自己在社交中的问题,你的生活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小知识▽
社交恐惧症与许多疾病存在共病关系,这往往会让当事人和医生混淆。一般来说,当两种症状同时存在时,医生要先治疗比较严重的共病,然后再诊治社交恐惧症的那部分。
后记
接受内心的恐惧,做真正的社交达人
社交恐惧不是内向,也不是害羞,现在请你不要再把“内向”“害羞”当成自己害怕社交的借口,请正视自己的内心,面对心中的恐惧,不要再当想象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社交恐惧的来源多种多样,不管你是因为什么而害怕社交,要知道,这并不丢人。社交恐惧症就和感冒、发烧一样,只是它与感冒、发烧的症状表现不同而已,因而治疗方式也存在差异。因此,你不必将自己孤立起来,默默地独自承受这种病症带来的折磨,你可以积极地寻求家人、朋友以及专业人士的帮助。
对任何人来说,社交都是一种冒险,只是大多数人都会享受这个冒险的过程,有勇气承担冒险之路上遇到的意外,并将意外当成是丰富漫长旅途的一种宝贵经历。而社交恐惧症患者则会提前放大旅途中的风险,预想不好的方面,设想他人对自己充满没来由的恶意,因而他们对这场冒险之旅充满了恐惧,甚至不敢朝前踏出一步。
其实,这种冒险旅程并非像他们想象的那么恶劣,旅程上的人也并非都是尖酸刻薄之辈。如果你勇于接受内心的恐惧,敢于踏上旅途,总会遇到那些值得结交、值得信任的人。所以,不要继续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摆脱恶意想象,走向社交人群,你同样会成为受欢迎的社交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