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得奖商城

透视欲望:做交际场上的太阳,吸引别人围着自己转

  • 管理/营销/职场
  • 时间:2021-11-12 15:54
  • 阅读:461

  生活在当世,交际是一个展现自己、拓展人际关系的绝佳机会。在交际场合中,好的品质往往能够提升个人的吸引力,令其变成众人关注的焦点。交际场上的种种表现,完全可以展现不同的心理欲望。

  感觉剥夺实验:交际能力与个人成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代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也变得越发紧密起来。在这样一个合作型的环境中,要想不与人交往,简直是痴人说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微信、E-mail等先进的联络手段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世界仿佛正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交际手段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然而,恰恰因为沟通更加便利了,人们反而不像以前通过写信、拍电报进行交流时那样充满期待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宅男”“宅女”正变得越来越多,他们不需要出门,每天在家里窝着,网上购物、看电影、读小说,自觉生活过得十分惬意,似乎完全不必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一个人也能生活得很好。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只要是社会中的一员,交际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和技能,“宅男”“宅女”同样概莫能外。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创造社会价值,才能展现一个人的生存价值。一个人活在世上,至少得挣钱来保证基本的生活所需。无论是何种工作性质,不可避免地要与人产生交集,这时,交际活动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倘若一个人将自己隔离在社会之外,那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1954年,在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里进行了一个十分著名的实验——感觉剥夺实验。在这个实验里,心理学家给参加实验的人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视觉受到影响;开启空气调节器,以其发出的单调的声音来剥夺实验对象的听觉;在实验对象的手臂上和手上分别套上纸筒套袖和手套,用夹板把实验对象的腿脚固定住,以此剥夺实验对象的触觉。实验对象独自待在实验室中,几个小时之后,他开始有些恐惧,继而出现了幻觉……在实验室里持续独处了三四天之后,实验对象出现很多病理心理现象:产生错觉或幻觉;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木讷;出现紧张、焦躁、恐慌等情况。结束实验后实验对象需要调养几天才能恢复正常。

  这个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人的大脑发育及成长、成熟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广泛接触为基础的。只有进行更多的社会化的接触,更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是如何与外界联系的,人才有拥有更多力量的可能,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必须对交际活动产生正确的认识。如今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并不是仅仅在乎学历和才干,对人际交往的考察也被纳入其中,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考查内容。在某些公司的认知中,人际交往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只能决定他一个人能为公司做出多大的贡献,而他所拥有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决定着他身边的那些人总共能为公司做出多大的贡献。由此可见,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占据多高的位置,和他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哈佛大学曾经对贝尔实验室的顶尖研究员进行调查,最终的结果是,那些广受认同的科研人才并没把自己的专业能力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他们更注重培养和身边同事的亲密关系。这是因为,能够进入贝尔实验室的人,都是本行业的顶尖人才,在能力和才学方面,大家的差距并不大。在遇到棘手的课题时,一旦某个人无法打开思路,大家就会帮助他,这样无疑能够更顺利地开展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顶尖的科研人才已经建立起了广泛的人际关系,遇到困难时自然能够得到众人的帮助,而那些只靠自己的人,通常只能一条道走到黑,直到撞上南墙才知道回头。两者相比,马上就能判断孰优孰劣。

  无论你身处哪个行业,居于何种职位,人际交往能力都是体现个人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这一点的体现或许并不突出,但是在关键时刻,人际关系较广的人无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也更加容易达成目标、取得成功。所以,如果想做一个成功人士,就不要忽略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而要时时刻刻注意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通过交际获得更加完美的人生。

  首因效应:人人都想用好第一印象这块“敲门砖”

  首因效应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对人的判断难免片面化,但是它的好坏对于交往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某些时候有意识地修饰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

  首因效应有时又被称作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第一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会对人或事产生某种带有感情色彩的印象,这种印象会对以后对这个人或这件事的评价产生某种影响。因此,在与陌生人首次接触时,一定要尽量地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这对于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交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首次见面,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就会产生第一印象,而最初的4秒时间里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不要小瞧了这短短的几秒钟时间,别人对你的认识和判断大多由此而来。因此,即便你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并非真实的自己,别人对你的印象也是难以改变的。

  张强毕业于一所著名高校,在找工作的时候,因为他成绩优异、专业对口,所以从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面试的机会。张强十分自信能够凭借自己的才识和能力成功通过面试。面试当天,张强穿着上学时常穿的T恤走进面试的房间,面对考官们的提问,他十分轻松,对答如流。面试结束,张强高兴地走出房间,自认为通过面试十拿九稳。

  然而,一个星期之后,张强接到的却是他未被录用的电话。这让张强十分惊讶,心中更是充满了疑惑。他心有不甘,询问了一下他未被录用的原因。原来,他的着装过于随意,给面试官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他做事的态度很不严谨,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不专注的情况。正是这不好的第一印象,使得张强失去了这个工作机会。得知其中的原因之后,张强十分懊恼,他本以为靠着真才实学就能闯出一片天地,没想到却被首因效应拉下马来。

  在应聘时,首先应该注意两点:第一是形象,那些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应聘者往往容易赢得好感;第二是谈吐,那些滔滔不绝、对答如流的应聘者通常会受到面试官的青睐。从某种角度来说,虽然首因效应往往带着浓厚的个人色彩,难免会有或好或坏的片面判断,对人的了解和分析不够客观,但是,只有通过面试,才有可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因为第一印象不好而被淘汰,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何谈展示才华呢?

  第一印象中不仅包括形象、谈吐,还包括动作、姿态等诸多因素。挺拔的身姿、整洁的外形、自如的谈吐等,无疑会让人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今后的交往增添魅力指数;而邋遢、消沉、小动作不断的第一印象,无疑会令人生厌,根本无法让人产生继续交往的意愿。总而言之,无论第一印象是好是坏,它都会在人的头脑中打下十分深刻的烙印。有一个成语叫作“先入为主”,可以作为首因效应的良好注脚。当一个人对你产生第一印象之后,大脑会对这个印象形成某种根深蒂固的影像。在交往的过程中,这个影像会时不时地进行回放,对大脑的客观判断产生某些影响。通过不断地重复回放,好的第一印象会变得越来越好,坏的第一印象则会变得越来越坏。因此,在初次与人会面时,一定要树立一个完美的形象。一旦第一印象不好,日后再进行补救就非常困难了。

  有些人或许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毕竟生活中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说法。由此他们认为,第一印象的好坏并不会对个人的形象产生太大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交往,自然能发现对方更多的优点。这种想法并非全无道理,关键在于,在如今这个惜时如金的社会,有多少人愿意通过长期的交往去慢慢认识一个人?一旦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对方连继续交往和合作的机会都不给你,你又怎么让人“日久见人心”呢?

  在交往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因为第一印象不佳而吃过亏,为此他们愤愤不平。首因效应往往带有主观色彩,这一点毋庸置疑,姑且不论这种主观的判断是否公平,单从首因效应对我们的影响而言,也应该让它为我们所用——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加外在的吸引力。

  刺猬法则:因为关系好,你就能侵占我的空间吗

  无论两个人的关系多么紧密,都要给彼此留出足够的空间,不同的人、不同的亲密程度,都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才能让交际的对象感到舒心和自在。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过一个有关刺猬法则的寓言故事,内容是说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两只刺猬想要互相依偎着取暖,刚开始它们之间的距离太近,结果身上的利刺将彼此刺得鲜血淋漓,然后它们调整了各自的姿势,彼此之间保持了恰当的距离,这样一来,它们不但能够温暖对方,也避免了互相伤害的情况出现。这个法则反映的是人与人交往时应当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刺猬法则可以运用于很多领域,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空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将其所思所想和盘托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空间,一旦你跨越了对方的心理距离,那对方非但不会对你产生好感,反而会心生厌恶。

  个人空间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它的具体范围由交往双方的关系亲密度及身处的环境来决定。根据交往双方的亲密度,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将人际交往的区域或距离划分成四种。

  1.亲密距离

  这种距离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距离,有时甚至没有距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亲密无间”。交往的双方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彼此的表情和眼神,会有肌肤的接触,以至于可以感受到彼此的体温、气息等,体现出交往双方亲密友好的关系。

  2.个人距离

  这种距离是人际交往中稍微有些分寸感的距离,很少会有身体上的接触。交往双方的距离最近也要保持在两臂左右才行,只要确保双方能够亲切地握手、友好地交谈就行了。在与熟人交往时,可以保持这样的距离;如果是与陌生人交往,就要适当地增加一些距离,以免侵犯了他人的空间,引起对方心理上的不适。

  3.社交距离

  这种距离是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安全距离,反映出交往双方的关系比较正式。通常情况下,在工作场所或是社交场合中,人们交往时都会保持这种距离。在进行面试或者谈判时,这种距离的范围要适当加大一些,常见的情况是双方之间会有一张桌子隔开,这样能够令现场的氛围更显庄重。

  4.公众距离

  这种距离在公开演讲时比较常见,就是演说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这种交往空间相对比较开放,一个演说者要面对众多的听众,因此很难做到一对一的交流,也难以实现有效的沟通。而且,演说者和听众之间并不一定会发生更多的联系,这种距离其实对双方而言都是比较合适的。

  可见,交往的距离往往能够体现出交往双方的亲密程度,所以在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把握好距离的尺度。给对方适当的空间,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热情和尊重,如此能为成功的社交活动带来更大的帮助,推动双方在交往的路上更进一步。

  在普通的交往活动之外,也要注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风俗差异。在交往开始之前,一定要对对方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仅充分表现出你对对方的关注和理解,也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使得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给予你更多的认同。

  必须牢记的是,关系再好的双方,即便亲密如夫妻,也都需要各自的空间。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心理世界全部展现在别人面前,这是对隐私的一种需求。了解到这一点之后,就要在交往时充分尊重对方的意愿,不能随意侵占对方的个人空间。否则,一旦对方觉得受到侵犯,就可能发起反击,到那时,两个人的关系就会出现裂痕,想要弥合是非常困难的。

  暗示效应:用心理暗示诱导人心

  与人交往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人说话总能说到你心里,而你也在不知不觉间跟着对方的思路走。其实,这是对方运用暗示的手段,诱导了你的心。

  在生活中,暗示效应无处不在,很多人对它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那是因为暗示效应总是在无形之中发挥作用,对人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暗示效应是指在没有任何对抗的情况下,用委婉、抽象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诱导,以使人们按照暗示者期望的方式去行动或是接受暗示者的某些意见。

  心理暗示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武器,也是一种力量巨大的工具,可以令我们获得极大的能量,在人际交往中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与催眠不同的是,暗示效应在人清醒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这对我们来说显然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掌握了在清醒的状态下去影响他人甚至优化他人生活进程的方法,那么我们就能防患于未然,提前规避一些不好的结果。真能如此的话,家长就能让孩子变得优秀,老师就能让学生变得勤奋,老板就能让员工变得忠诚,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我们的身边,总能见到许多抽烟、喝酒上瘾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也想戒烟、戒酒,只是不知为什么总是难以戒掉。他们不想做让人讨厌的人,于是不断地尝试去戒,然而总是无功而返。很多人会说是因为这些人定力不足,或者是根本就没想戒,所以才会半途而废。实际上,从心理学上来说,每个人都有自觉地保护自己的倾向,知道抽烟、喝酒不好之后,人自然而然就会想要维护自己的健康,戒掉它们是潜意识中出现的念头。之所以会失败,其实是因为强大的暗示效应。在戒烟、戒酒到某个阶段之后,暗示效应会发出身体难以承受的信号,不断地重复暗示之后,人的状态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感觉整个人都没有精神,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在这种时候,一旦抵挡不住暗示的攻击,抽根烟、喝点酒,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每个人都想成为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只是有时候难以抵挡心理的暗示,最终走向了不好的方向。

  在200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范伟、高秀敏演出了一个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小品《卖拐》。当赵本山将范伟那条好腿忽悠瘸的时候,观众们爆发出极大的笑声。然而,在笑过之后,我们更应该去深思,明明是一条好腿,怎么说瘸就瘸了呢?其实,这就是暗示效应在发挥作用。可见,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不知不觉之间,受到暗示的人或许就会变成另外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

  暗示效应就像一条湍急无比的河流,想要控制它并非轻而易举。一旦让它随意冲击,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如果能够顺利地驾驭它,就能合理地运用它的能量,帮助发电、发热等。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种种适当的暗示来吸引对方,在不知不觉间走进对方的心理世界,让对方跟着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此获得更多的认同,在交际中获得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

  心理暗示的作用超乎我们的想象,在运用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分寸。面对陌生人时,要循序渐进地展开暗示,绝对不要操之过急,否则,对方或许很难接受。一旦对方从心理上抵制你的暗示,那么所有的暗示都将失去作用。因此,要想通过暗示效应对对方产生影响,首先要有好的沟通氛围,在融洽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如果你选择粗暴的方式进行心理暗示,那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尊重对方:渴望金钱,更渴望获得尊重

  对于衣衫褴褛、穷困潦倒的人来说,钱确实很重要,但是某些时候,他们更加重视自己的颜面和尊严。只有多给对方一些尊重,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成为交际场上的焦点。

  在马斯洛的理论中,每个人都有五种最基本的需求,其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现代生活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而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对于尊重的需求越发渴望起来。尊重需求不仅包括个人对于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体验,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一旦尊重需求被满足,人们就会充满自信,对社会充满热情,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价值。

  在儒家学说中,有“不食嗟来之食”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于尊重的极度渴望。诚然,这种观点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学者们的人生观有着极大的关系,将其套用在现代社会并不一定会受到所有人的认同。不过,儒家学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极受推崇,因此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在现代社会,依然不乏宁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也不愿接受别人施舍的人。从某些方面来看,儒家的经典学说和马斯洛的理论有相通的地方,可见无论国内国外,人们对尊重的需求都是一样的。而且,往往越是社会地位高的人,对于尊重的需求越强烈。这是因为,地位越高的人,受到的关注就会越多,经过重重叠加之后,总体的尊重需求就会呈现出巨大的增幅。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能够获得外界的认可,这是人之常情。当你给予一个人适当的尊重时,或许会让对方感受到巨大的鼓励,由此产生更大的奋斗力量。

  在美国纽约的大街上,一个落魄的钢笔推销员正在缓慢地走着,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富有的商人。这个商人觉得推销员十分可怜,于是拿出20美元丢给了推销员。走出几步之后,商人突然又折了回来,走到推销员面前说:“我们两个都是商人,你有钢笔要卖,我正好想买一支,可是我给了你钱,却忘记拿钢笔了。”推销员一脸错愕,急忙拿出一支钢笔递到商人手上。从此,推销员大受鼓舞,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推销的工作之中。

  两年之后,富有的商人和钢笔推销员再次相遇,只是地点变成了商场。曾经的推销员现在已经是一家文具商店的老板,他对商人说:“两年前你从我这里买走一支钢笔,我得到的不仅仅是20美元,还有前所未有的尊重。在那一天,你让我知道,我是一个商人。”

  推销员尽管落魄,可是对于尊重的需求并没有消失,富有的商人的话让他重拾自信和自尊,进而变得斗志昂扬,终于获得了成功,这就是尊重的巨大力量。

  陌生人需要尊重,交际的对象自然也需要尊重,这是人的普遍需求,应该想办法予以满足。然而,尊重对方并不意味着要给予对方无限的帮助,只要在关键时刻拉上一把,让他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或是感受到一些力量就够了。如果不断给予对方帮助,这种所谓的尊重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他自己很无能,由此陷入苦恼之中。一旦对方感受到的苦恼超出了承受范围,他的心中反而会对你产生不满,认为你就是那个让他苦恼的罪魁祸首,而你所认为的尊重在他眼里却变成了侮辱。

  作为一个社交高手,应该懂得通过婉转的方式去帮助别人,这样不仅维护了对方的自尊心,也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刺激,就像前面说到的富有的商人所做的那样。此外,社交高手也懂得在适当的时间接受别人的帮助,这样能让对方产生成就感,进而使其产生被尊重的感觉。

  在社交场合中,尊重对于交往的双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恰当的方式适时、真诚地表达尊重,能让对方从心底里感到温暖。这种方式的适用范围很广,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是领导还是下属,尊重无疑都是一副灵丹妙药。尊重对方不仅能展现闪光的人性,更能让对方接受、喜欢自己,使自己从交际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多看效应:频繁露面,只为留下更深的印象

  在交际场合中,我们常常能够见到这样的人:无论你想不想和他加深交际关系,他总会想方设法地创造机会和你交往。当一个人频繁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一定要对他多加留意。

  心理学家查荣茨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向所有参加实验的人一一出示照片,只是照片出现的次数不太一样,有的照片出现了二三十次,有的照片出现了十来次,有的照片则只出现了一两次。

  展示完照片之后,心理学家将这些照片摆放在桌子上,让参加实验的人选择自己喜欢的照片。结果显示,那些出现次数越多的照片,越容易受到大家的喜爱。

  这种对越是熟悉的东西就越是喜欢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多看效应”。

  假如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在社交场合左右逢源的人,通常都是善于利用多看效应的高手,他们很会创造机会与交往的对象进行接触,令双方变得熟络起来。

  多见几次面就能让对方喜欢上自己?很多人会认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但是有一个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恰恰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一所大学里,心理学家随便从女生宿舍楼里挑选了几个大一新生的宿舍,并给这几个宿舍的女生发放不同口味的薯片,而且要求这些女生在一天的时间里不断到另外的宿舍中去品尝不同口味的薯片。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能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一天之后,心理学家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实验对象之间见面的次数越多,互相喜欢的程度就越深;见面的次数少甚至是不见面,互相喜欢的程度就相对浅一些。

  这两个实验都说明,要想提升自己的魅力,获得别人的喜爱,多和对方见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发现,和很久没见的好朋友相比,天天见面的同事反倒更能让人产生亲切感,这就是多看效应在发挥作用。

  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有些演员会说“不管演得怎么样,起码先混个脸熟”,以曝光率来赢得观众的喜爱和支持,这也是对多看效应的充分应用。即便只是露个脸,没有任何台词,也能加深观众的印象,逐渐积累起个人的吸引力。这样一来,他们自然能在交际场上越来越吃得开,越来越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点。

  黄玲是一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本届学生会主席的选举中,她以极高的支持率最终当选。别人向她请教其中的奥秘时,她说:“我的性格十分外向,没事的时候喜欢到各个宿舍去串串门、聊聊天。一回生,二回熟嘛,时间长了大家觉得我人缘不错,都愿意和我交流。人和人之间就得多见面交流才行,常常在陌生人中出现,肯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无论是刚刚入学的大学生,还是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心里难免忐忑不安。要想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子,就应该像黄玲一样,勇敢地迈出步子,走到人群中间,让更多人见到你、认识你,借助多看效应的影响,达到与人交往的目的。

  当然,多看效应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效的,它的运用前提是你已经给人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果你给对方的第一印象并不那么好,那么多看效应就会发挥相反的效用,见面的次数越多,对方越会感到厌烦。

  当你确定已经给对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时,可以适当增加与对方见面的次数,以此增加双方之间的感情交流。但是,也不能滥用多看效应,如果你不分时间、场合地出现在对方面前,对方同样会感到厌烦。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多看效应的度。

  即便你十分内向,也可以借助多看效应变成一个活跃于交际场上的人。和他人见面时,或许每一次都说不了多少话,但是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见面的次数,在数次见面之后,对方对你的喜爱就会增加一些。一旦对方对你有所了解,能够理解你的表现,那么交往就会变得自然起来,你就能在交际中获得更多的自信,慢慢变成交际场上的“明星”。

  自嘲法则:丢脸没什么,涮涮自己赢人心

  遭遇尴尬的时候,很多人首先会有丢脸甚至羞愧的感觉,这会让人失去自我。开开自己的玩笑,能够缓解窘迫的局面,增加交际成功的可能性。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尴尬状况,这种时候,巧妙地运用自嘲法则,能让我们从容地摆脱尴尬。所谓自嘲法则,是指用一种开朗、豁达的态度对自己的缺点或短处进行适度的艺术加工,以此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如果一个人没有豁达的胸怀和超然的处世态度,那么想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

  在实际应用中,自嘲的优点主要有三个。

  1.自嘲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自信

  自嘲就是拿自己开涮,博得对方一笑,使得交际活动充满欢乐。敢于自嘲的人对自己非常自信,他们很清楚无论怎样调侃自己,自身具有的魅力及优越性都不会丢失。

  2.自嘲能够增加幽默感

  自嘲往往是通过幽默的方式来开自己的玩笑,在幽默中展现自己的缺点或短处,让对方会心接受。

  3.自嘲能够迅速改变交流的氛围

  在一些比较严肃或重要的场合,初次见面的双方难免会有一些紧张,这时可以运用自嘲的方式,快速打破紧张的氛围。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与人交往时,一旦遇到尴尬、窘迫的局面,用自嘲法则帮自己解围,不仅能够很轻松地为自己找到台阶下,还能为交往的对象带来欢乐,何乐而不为呢?在社交场合中,自嘲是社交高手们常用的一种吸引注意力的手段。通过自己身上的幽默细胞,社交高手们往往会变成社交场合最受关注的焦点。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位姓石的学士骑着驴到朋友家里去。走到半路时,他一不小心从驴背上掉了下来,引得众人暗暗笑了起来。面对如此尴尬的境地,石学士并没有慌张,而是不紧不慢地站起来,对众人说道:“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我是瓦学士的话,那不就把我摔成碎片了?”这句话说完,看热闹的众人顿时大笑起来,在愉快的氛围中,石学士缓解了尴尬的局面。

  石学士用自己的姓氏来自嘲,既贴合当时的情况,又表现得随和、自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自嘲方面,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也是个中高手,他常常拿自己丑陋的相貌开玩笑,并且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有一次,林肯受邀在一个晚宴上讲话,他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我常常觉得自己的相貌十分丑陋。有一天,我正在公园散步,有一个妇人迎面走了过来,她端详了我半天之后说:‘嘿,你绝对是我看到过的最丑的人。’‘我也不想长成这副模样,可是这不是我能控制的事情。’我应道。‘可是我并不这样认为,’妇人又说,‘你完全可以选择待在家里不出来吧。’”

  林肯说完之后就坐了下来,伴着雷鸣般的掌声,现场爆发出巨大的笑声。在欢笑之余,大家开始接受林肯的相貌,很多讨厌他的人也觉得他变得可爱了。

  自嘲是一种十分积极的表现,可以表现出风趣幽默的一面。在社交场合,合理地运用自嘲法则,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人感受到你那巨大的人性魅力。在生活中,凡是能够运用自嘲法则的人,大多非常善良,即便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或是陷入窘境,他们也不会用失落的表情或是尖酸刻薄的语言去应对。这种表现并非因为他们心生怯懦,而是因为他们懂得运用幽默来解决矛盾,从中能够体现出他们优良的个人素质,让人为之肃然起敬。

  要想成为一个能够自嘲的人,我们需要具有宽容的心态和“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在因为别人的过错而遭受难堪时,千万不要睚眦必报,而要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原谅,那样才会给别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要想灵活自如地运用自嘲法则,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因素。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培养自己的幽默感。比如,我们可以读一些笑话、幽默短文,看看相声、小品,从中学习幽默的技巧,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之后,我们就能灵活运用、自由发挥了。

  自嘲能够打开别人心灵的大门。在遭遇尴尬境地的时候,无论别人有没有在笑你,先自己嘲笑自己一下吧。

  特里法则:不要小瞧了“对不起”这三个字

  犯了错误,一定要勇敢地承认,“对不起”三个字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刻意掩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让人觉得反感,在社交场合中,这样的人很难受到欢迎。

  特里法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观点,它出自美国田纳西银行前总经理特里的一句话:“一个人最强大的力量来源就是勇于承认错误,因为能够正确面对错误的人往往能够得到错误之外的东西。”这个法则说明,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不仅能让自己获得原谅,还能得到比错误本身更多的东西,如经验、教训等。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犯下或大或小的错误。在面对错误的时候,人们的选择和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人想要掩饰错误,有些人无论如何也不承认错误,还有些人则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每个人都喜欢勇于承认错误的那个人;可是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却往往很难做到勇于承认错误。恰恰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才显出勇于认错者的与众不同。

  对于已经出现的错误,进行再多的掩饰和解释都是毫无意义的,这样做的人只是为了保全自己那廉价的面子而已。因为,掩饰错误的后果可能是引发更大的错误,造成更大的损失。为了保全自己的美好形象而牺牲更大利益的人根本就没有责任心,他们也注定无法赢得人们的尊重,获得最后的成功。

  在很多人看来,医生一般很少犯错,这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十分特殊,一旦出错,可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实际情况则是,医生也是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会犯下一些错误。出现错误的时候,医生究竟如何面对呢?是要主动承认错误并诚挚地道歉,还是拒不认错为自己的行为开脱?我们常人的想法是,为自己开脱应该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尽量避免旁生枝节。一旦医生承认了错误,就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甚至有可能成为被告,站在法庭上等待宣判。不过,如果医生勇于承认错误,或许能够得到患者家属的原谅。

  这种矛盾和纠结是每个医生都要面对的,内心的挣扎虽然不会表露在外,但是他们心中的痛苦自己感受得最为深刻。

  美国马里兰州的一所卫生院进行过一次实验:研究者录制下医生对于失误的反应,并将录像播放给观众看。结果表明,对于那些诚挚认错的医生,大多数观众心生好感;对于那些采取措施尽力弥补的医生,观众从心底里并不想起诉他们;对于那些拒不认错还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的医生,大多数观众更愿意诉诸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由此可见,人们对于敢于认错的人总是抱着宽容的态度。很多时候,一句诚挚的“对不起”,就如软化剂一般,能够将对方心中的误会和怒气化解掉。然而,有很多人并不愿意开口讲出“对不起”这三个字,因为他们认为道歉是一种示弱的表现,还会导致以后都没法抬头做人。实际上,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既然是自己造成的错误局面,就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责任。一个只会逃避和遮掩的人,不仅无法在交际场合赢得人心,还会令对方产生更多的厌恶感,从而引起更加严重的人际矛盾。

  不管一个人如何精明能干,都难免犯下一些错误。就像雨果说的那样:“尽量少犯错误,这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想要不犯错误,那就是天使的梦想。世间的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错误就像地心引力一样。”错误总会出现,出现之后能用诚挚的态度去承认,用积极的态度去改正,那么你的形象非但不会受损,反而会因为敢于担当而受到人们的认可。

  不要小瞧了“对不起”这三个字,它或许就是改变对方观点的启动器,通过它,可以尽快地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为双方进一步的交往打开一扇窗。

  心理测试

  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一面展示给别人看,另一面则留给自己,其他人永远都无法看到。但是,或许你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两面性是怎样的,你总是感觉自己在别人面前展现的就是真实的自己,可惜事实并非如此。通过下面这个测试,来看看真实的自己吧!

  假设你正进入一个神秘的洞穴,在洞穴深处有一扇门,凭你的直觉,你认为推开门之后会是什么?

  A.古老的墓穴

  B.又一个相同的洞穴

  C.一间大到可以住人的洞屋

  D.出口

  结果分析

  选择A:这类人一般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时候做事情有些不切实际,让人感觉难以理解。他们的头脑中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让人眼前一亮,但由于想法多变,他们的性情也时常发生变化。

  选择B:这类人思想相对保守,而且有些消极,对道德观念非常重视,注重形式主义,对家人和朋友十分关注。

  选择C:这类人有很强烈的群体意识,擅长发挥群体的优势,做事情能够做到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可是缺少一些创造性。

  选择D:这类人对理想有很高的追求,思维十分迅捷,善于策划,十分看重结果,适合做领导工作,进行具体的操作时,通常急于求成。

全部评论(0)
企业网站建设
推荐阅读
  • 科目一扣分和罚款口诀
  • 科目一扣分和罚款口诀
  •   扣1分记住6个字:禁、灯、掉、会、安、检。  1)禁:违反禁令标志、禁止标线的;  2)灯:不按规定使用灯光;(发生故障没开故障灯很危险的扣3分)  3)掉:普通公路倒车、掉头;  4)会:不按规定会车;  5)安:未按规定系安全带;  6)检:客运和危险车以外,不安
  • 生活百科
  • 时间:2024-03-01 15:16
  • 阅读:142
  • 科目一驾考知识点
  • 科目一驾考知识点
  • 一、基础知识  (一)安全文明驾驶  知识点1  1、只要有加速XX都是错的,减速慢行才是王道  2、通行的时候,各种礼让各种让都对  3、减速慢行、减速靠右、减速或停车、停车避让就直接选√  4、只要提到不用减速慢行、无需减速、不必减速都是错的5、“不得、不能”在判断题中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
  • 生活百科
  • 时间:2024-02-22 11:56
  • 阅读:166
  • 网站如何进行SEO优化?
  • 网站如何进行SEO优化?
  • 确定关键词:关键词是指用户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的查询词汇。确定关键词是SEO优化的基础。如果您的网站能够覆盖到用户的关键词,那么您的网站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点击量。
  • IT/互联网
  • 时间:2023-10-30 17:45
  • 阅读:510
  • 生财运营思路
  • 生财运营思路
  • 这几天看到在一些渠道上有咱们圈子的一些内容盗版,作为圈主,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盗版最多只能是一部分信息,但事实上,愿意花几十块钱去买一些零碎信息的人,我是相当怀疑其思考能力和执行力,也会相当怀疑其对信息本身的利用程度。
  • 理财技巧
  • 时间:2023-05-02 11:35
  • 阅读:273
  • 关于理念与价值观
  • 关于理念与价值观
  • 每次航海运营,我希望有三个结果,首先是圈友拿到了结果,其次是团队锻炼了能力,最后是能沉淀一些工作方法论。做管理,很多时候是要眼睁睁的看着团队成员犯错,然后再一起复盘,这样得来的经验才会真正的长在团队成员自己身上。
  • 理财技巧
  • 时间:2023-03-21 10:51
  • 阅读:390
联系我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