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得奖商城

修补内心创伤,在重建中完善性格缺陷

  • 管理/营销/职场
  • 时间:2022-07-07 14:37
  • 阅读:171

  我们所有的成功和失败都会来了又走,它们既不能被用来定义我们是谁,也不能被用来确定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

  ——克里斯汀·聂夫

  接纳内心阴影,重新开始成长

  海洲上小学的时候,他的父亲总是说些吓唬他的话,诸如“不好好上学,就不要你了”“再不听话,就把你送人”之类。每次听到父亲这样说,海洲都觉得心惊胆战,唯恐自己被父母遗弃。逐渐长大之后,他明白了父亲只是吓唬自己而已。可是,他内心的恐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让他变得越来越胆小。他觉得这一切都是父亲造成的,因此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归罪于父亲。

  接纳自己,是接受真实的自己,接受自己的所有优点和缺点,所有情绪和感情,所有经历和感受,诚实地对待自己,而不是刻意抬高自己。

  一个人对自己的接纳程度,与他的个人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人接受不了自己性格中的缺陷,认为那是自己的污点,是生命的黑暗面。比如,有些人觉得自己缺乏自信,不会被人喜欢;有些人觉得自己不够勇敢,很难完成一些困难的事情;有些人觉得自己工作效率不高,领导一定对自己有很多意见;等等。

  诚然,这些缺点确实会让人得到负面的评价,但是,缺点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只是盯着缺点,却不去看自己的优点,那么整个人生态度就都是消极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这种状况归咎于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一些父母也确实给孩子带来了心理阴影,让孩子生活在种种阴影之下,令孩子失去了美好的生活和积极的信念。那我们就该这样放弃吗?就该这样怨天尤人,生活在怪罪父母之中吗?如果有人给出肯定的答案,那只能说,他已经失去了重新成长的动力。

  年幼的时候,我们往往无法自己做出决定。尤其是在父母制造伤害的家庭中,孩子更是没有发言权。而这,恰恰是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那时的我们,无法反抗父母带来的影响,只能默默承受一切。可是,当我们逐渐长大,离开原生家庭之后,如果仍将被父母掌控视作无法做出改变的理由,那就太过牵强了。

  童年时受到的伤害,会给我们带来长期而巨大的影响。即便在长大成人之后,我们在某些时刻也依旧会受其影响。甚至,连我们的性格都会因那些伤害而发生巨大的转变。这些都毋庸置疑。只是,如果因为性格有了缺陷,我们就不再接纳自己,就拒绝成长,那么内心的阴影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只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面对内心的阴影,我们应该抱有正确的观念:已经发生的事情,就是既定的事实,一味逃避和排斥,对改变现状并无任何助益。只有放下心中的芥蒂,接纳内心的阴影,才有重新成长的可能。

  通常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JPG

  1.自我鼓励

  很多不愿接纳自己的人,往往都只能看到自己的阴暗面,却无法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当他们将关注点放在自己的缺点上时,自然缺乏改变的动力。不要说采取行动,他们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给自己多一些鼓励,增强改变的信心,才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为自己的改变之旅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2.直面内心

  很多人无法接纳内心阴影的原因,是那些阴影曾给自己带来痛苦。如果直面内心,那些痛苦势必会被重新提起,自己也将要再次面对那些痛苦的回忆。为了避免再一次经历痛苦,很多人选择将罪责归结于原生家庭,认为不去面对,就可以减少痛苦。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越是不敢直面内心,内心的阴影越会成长。只有和内心直接对话,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进而重新成长,形成新的性格。

  3.不断尝试

  即便有些人敢于直面内心,尝试做出改变,可是他们也依然有可能半途而废。原因很简单,改变的过程甚至比之前经历的过程还要痛苦。毕竟,这是将伤疤揭开重新审视。重历一次痛苦,往往比第一次感受痛苦更加让人痛彻心扉。

  接纳和改变的过程固然很痛苦,但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和行动。这个过程会很漫长,甚至可能走上错误的方向,但是,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坚信自己,并通过持续不断的行动去发现消除阴影的办法。

  没有人喜欢自己的缺点,也没有人愿意将心理阴影展示给自己和别人看,可是要想修补内心的伤痕,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加完善的人,这是必经之路。只有发现真实的自己,才能找到成长的起点,才能让自己从本质上做出积极的改变。

  思考与发现

  1.你常常审视自己吗?如果发现心理阴影,你会如何处理?

  2.在你看来,改变自己的重点在哪里?你是怎样开始改变的?

  3.在尝试改变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实现自我分化,完成蜕变

  那嘉和母亲的矛盾由来已久。从小时候开始,母亲就为那嘉安排好一切,那嘉无论喜不喜欢,都要遵照执行。这让那嘉从小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长大之后,她也不懂得如何选择。一次次错误的选择,让那嘉对母亲充满了愤恨。她想要改变自己,重获选择的权利,却又觉得自己离开了母亲更不会选择,什么都做不了。

  谈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伤害,有些人总会声泪俱下地倾诉自己的悲惨遭遇,似乎自己的所有不如意都应该归咎于原生家庭。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曾或多或少地受到原生家庭的伤害,心理上的一些阴影也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上。可是,话说回来,难道自己就一点儿责任都没有吗?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说,自己当然有责任。我们要说,自己不仅有责任,而且有很大的责任。在儿童阶段,我们也许确实无法与父母对抗,会不可避免地遭受一些伤害,留下厚重的心理阴影。可是,我们在长大成人之后,有了独立的生活空间,却依然坚持认为原生家庭的伤害让自己难以做出改变,使得自己无法取得应有的进步和成绩,那就是在无底线地推卸责任,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一个在情感方面达到成熟的人,不仅要做到能在感情上和其他人靠近,还要做到不被其他人的态度、需要和建议等左右。在心理学领域,这种现象被治疗师称作“分化”。举个形象的例子,它就像是细胞分裂一样,子细胞从母细胞中分裂出来之后,两者虽然已经分离,可是依然存在一定的联系。

  想要将自己从原生家庭的伤害中剥离出来,分化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方式。我们既可以摆脱过去,成就新的自己,也无须与原生家庭彻底分离,以免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心理问题。

  首先,要将分化的内容进行分类,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依次进行。这样做,可以减少对分化的恐惧和分化可能带来的挫败感,以免打击自己的积极性。

  其次,尝试分化,并时刻注意观察家人的变化。任何人的分化都不只是自己的事情,因为这必然会对家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观察家人的变化,才能知道分化将会面对什么困难,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分化并观察家人.JPG

  最后,分化成功,完成蜕变。当然,这一步骤并非像写出来或者想象中那样简单,很多人都是在经历了反复分化的过程之后,才完成了蜕变。但是,只要能够循序渐进地坚持下来,最终就会有成功分化的那一天。

  在分化成功之后,我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及个人的内心感受,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与之相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对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只要这些变化处于自己的预计之中,那就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家人会逐渐适应我们的分化,认可我们为此所做出的努力。

  思考与发现

  1.在你的印象中,你有过自我分化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做的?

  2.对你来说,自我分化的难点在哪里?怎样做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家人的观点,对一个人的自我分化有多大的影响?如何减弱这种影响?

  告别原生家庭之伤,拒做永恒的受害者

  纳什的父母离异之后,他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很爱喝酒,喝醉了就对纳什施暴。纳什很无助,每次父亲喝酒,他都感觉非常恐惧。这种恐惧一直伴随着纳什,让他不仅害怕父亲,也开始害怕其他喝酒的人。他不敢进入有酒的场合,即便是参加公司聚会等一般的社交活动也不行。纳什觉得,自己的事业始终没有进展,都是父亲的错。他对父亲充满怨恨,却从未想过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在与原生家庭伤害有关的许多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原生家庭会给人带来习得性无助。儿时,我们受困于无法改变家庭的局面,心中产生了自我否定,当这种情绪逐渐扩散开来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无力改变任何事情。

  即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已经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弱小和无力,习得性无助也依然会让我们深陷心理泥淖之中。我们始终认为自己还是原生家庭中那个无力的小孩,需要父母的照顾和帮助。我们不愿从原来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想法。

  在习得性无助的影响下,我们会认为自己一无所有,所有的东西都被原生家庭毁掉了。面对某些局面的时候,我们会想“我没有选择”“我实在做不到”“我只能听母亲的”……这些所谓的理由,其实只是我们退缩和逃避的借口。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自己不行,习惯性地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我们常常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我有这么多的缺陷,都是原生家庭的错!

  面对困难和窘境,我们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于原生家庭。这虽然在短时间内让我们获得了心理安慰,可是同时我们推出去的,还有我们的权利和需求。在年幼时,我们还能以父母掌控我们的生活来欺骗自己,可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我们连自己应有的权利和需求都拱手推出,别人又怎么会尊重我们呢?

  当我们一次次地用行动告诉别人“你完全不必在意我的存在,因为我很弱小、无能,什么都改变不了”时,别人也许会对我们表示同情,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从受害者的形象中走出来,我们永远都要生活在原生家庭的伤害之中,即便这些伤害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再发生。

  我们越是向别人展现受害者的一面,别人越会把我们当作受害者。他们虽然认可我们确实曾遭受伤害,但是对我们当下的表现并不能认同。所以,我们会感受到领导的轻视、同事的忽略、朋友的冷漠,甚至连我们的父母也可以继续掌控我们的生活。我们越来越感觉无能为力,越来越体验到受害者这个身份不仅没有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反而让我们有了更大的压力、更多的烦恼。在这种局面下,我们真的变成了“永恒的受害者”。

  实际上,这些压力和烦恼,并不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而是我们主动选择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和需求,主动向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伤害投降。

  如果可以主动选择改变,减少对心理伤害的关注和认可,那么我们就有机会摆脱受害者的身份。我们越多地感受到改变给自己带来的能量,也就对习得性无助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越不满。因为,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虽然我们体验过原生家庭带来的那么多无比痛苦的伤害,可是我们并没有丧失改变的信心,也没有失掉心灵深处那些最宝贵的东西。只不过,我们以前被那些伤害蒙蔽了眼睛,没有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而已。

  原生家庭确实塑造了过去的我们,也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了种种影响,但那只是过去,并不能决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我们有权利,也有能力让自己发生改变,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当别人对我们的改变表示否定或进行阻挠时,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在成长的路上跋涉至今,我已经有了多种能力和资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无法照顾、保护自己,也不需要父母为我安排今后的生活。

  作为一名成年人,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去坚持自己的立场,做出自己的决定。我们曾经是受害者,但不意味着就要永远做一名受害者。弥合心理之伤,从改变自己的思想开始,只要勇敢表达需求,坚持追逐理想,我们就能感受到自己从未缺失的心灵力量。

  思考与发现

  1.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会让你放弃努力吗?你会怎样改变被动的局面?

  2.对那些“永恒的受害者”,你有什么建议?

  3.根据你的经验,原生家庭的伤害真能毁掉一切吗?为什么?

  和自己谈谈,纾解不良情绪

  李蒙遭受焦虑情绪侵袭的时候,常常感觉十分痛苦。他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重获平静。后来,在一位老师的建议下,李蒙开始尝试和自己对话。当他逐渐学会运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来纾解不良情绪时,他突然发现,内心的不良情绪并非不可克制,他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好好和自己谈谈,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

  在我们身边,常常能见到一些自言自语的人。他们嘴里总是碎碎念着什么,有时甚至会自己笑出声来。不明所以的人,有时甚至会被吓一跳。

  关于这种情况,有些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觉得他们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以至于神经有些错乱。又或者,有些人对这类人发出嘲笑或不屑一顾的笑。总之,自言自语常常被视作非正常状态的表现。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相关研究甚至表明,那些常常自言自语的人,可能比那些笑话他们的人更加正常和健康。

  认知取向的心理学流派一般认为,当一个人受到焦虑情绪的侵扰时,应该多和自己聊一聊,而且最好是进行有声音的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更便于找到不良情绪的根源所在,进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鲁尼常常感觉十分焦虑。他深刻地感受到,这种焦虑感让他寝食难安,正常生活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根据以往的经验,他尝试和自己聊一聊。

  “你好,鲁尼。咱们两个彼此很熟悉,因为我是内在的你,你则是外在的我。我知道你最近很焦虑,因为工作有些烦琐,做起来不是很顺利。虽然你做了很多基础工作,也做了多方面的尝试,但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你对自己有些失望,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工作,对吧?其实,你完全不必担心,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因为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你了。我知道你做了多少努力,如果连你都做不好这些工作,那么别人就更没有做好的把握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对某些工作还不够精通,那你可以去请教一下更专业的同事,做到有备无患。如果你觉得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那你就更没有担心的必要了。因为你已经做好了自己能做的一切,不能要求更多。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坦然面对一切结果。”

  鲁尼和自己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疏导的过程。他不仅给自己提出改进的建议,也很好地鼓舞了自己的信心。这种自我鼓励减轻了焦虑对他的影响,让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之中。

  也许很多人认为自我对话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很多案例已经证明它确实很有效果。这种对话实际上就是积极的自我暗示,让人意识到自己已经做到了最好,完全没有必要感到焦虑。当我们可以跟自己的内心进行一场平和的对话时,说明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努力,并对此表示认可。这种积极的想法,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定和沉稳,这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思考与发现

  1.你是一个喜欢和自己交谈的人吗?如果是,你会和自己谈些什么?

  2.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和自己谈哪些话题?这些话题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3.在你身边,有没有喜欢自己跟自己聊天的人?他们通常是什么状态?

  寻求专业帮助,走出创伤阴影

  蒙克的父亲不幸死于一场车祸,而更加不幸的是,蒙克当时也在现场,他目睹了父亲死亡的惨状。从那时起,蒙克的心里就产生了厚厚的阴影。他不敢坐车,甚至在路上看到汽车都会感到非常焦虑。他想改变这一状况,却又感觉无能为力。为了帮蒙克走出阴影,他的母亲带他到心理医生那里寻求帮助。在心理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蒙克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投入全新的生活。

  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很多心理医生都发现了一个类似的情况:许多人虽然长期受到焦虑情绪的影响,但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更不会想到,有些焦虑的出现,其实是源于童年时期的某些遭遇。

  在童年时期,我们或许遭受过某种心理创伤,可是由于年龄尚小,我们并未对其有过多的关注,也没有想过这种创伤对我们会有怎样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创伤的影响不断累积,到了某个时刻,它就需要出口。一旦被某些事情或人物激发,焦虑的情绪就会爆发出来,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给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

  假如说,焦虑已经影响了我们的身体机能,或是让我们感受到非常明显的痛苦,那我们就应该尽快向专业人士请教,采取专业性更强的治疗手段。毕竟,童年经历带来的焦虑有着十分复杂的成因,如果只是依靠个人的经验去自行摸索,那么结果可能是非常危险的。

  总体来说,治疗心理创伤的目标总共有三个:

治疗心理创伤的目标总共有三个.JPG

  青青10岁之前,总是被自己的父亲打骂。后来,青青的母亲和父亲离婚,青青便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青青的母亲对他呵护有加,让青青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他在幸福中逐渐长大,父亲给他带来的糟糕回忆也渐渐不再那么清晰。

  青青高中毕业,到外地上大学之后,突然在一段时间内变得非常焦虑。他不知道原因何在,于是向心理医生求助。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青青找到了焦虑的根源:他和室友一起看电影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父亲虐待孩子的镜头。正是这个镜头,触动了他童年的记忆。然而,这段记忆已经被他封存很久,印象不是那么的深刻。他觉得自己似乎有过不好的经历,却又想不起来究竟是什么,这种不确定性让他的焦虑水平激升。

  医生帮助青青逐步记起了童年的经历,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是当他对那段悲惨的经历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他可以确定那段经历早已过去,不会再成为他的困扰。这让他能够放下心中的不安,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

  青青感受到的焦虑,并不是莫名产生的,而是电影片段触动了他隐藏在头脑深处的悲惨记忆。当这段记忆被唤醒后,青青内心的伤疤再次被揭开。只不过,他对这段记忆的印象不是非常清晰,这让他不确定自己曾经究竟有过怎样的经历。通过医生的帮助,他对自己的童年遭遇有了准确的认知,也对现在的生活有了准确的定位。

  童年经历给我们带来的创伤,很多都隐藏在记忆深处。如果没有某种人或事的刺激,我们也许一直不会想起。可是,一旦这种记忆被唤醒,我们很可能就要不断被它伤害。在我们彻底搞清楚受创的原因之前,这种伤害会反复出现,让我们一次次地遭受焦虑情绪的折磨。

  面对这种情况,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是我们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即便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和艰辛,我们也要坚持去做,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从阴影中走出来。

  思考与发现

  1.你的头脑深处,有没有童年伤害的影子?它对你有什么影响?

  2.医生给出的专业建议,对治疗内心创伤有什么意义?你是否尝试过这种治疗方式?

  3.性格中的缺陷与童年经历是否有联系?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做愤怒的主人,而非奴隶

  鹏鹏的父亲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一发起火来,就不管不顾。很多次,鹏鹏都成了父亲的出气筒。鹏鹏虽然很生气,却也无可奈何。时间长了,鹏鹏也变得爱发怒起来。他在家里无法发泄,就在学校对同学发火。慢慢地,他的朋友都离他而去。鹏鹏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是一件小事,就会让自己大发雷霆。他感觉自己已经陷入困境之中,永远无法逃脱。

  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每个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作为诸多重要情绪中的一种,愤怒也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在某个时刻,愤怒的情绪就可能爆发出来,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巨大威力。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认识到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当然,也要意识到,有愤怒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发泄。因为发泄愤怒只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让我们一步步成为愤怒的奴隶。

  德国犯罪学家弗里德里克曾说:“如果愤怒的刺激足够的话,甚至可以让每个人都变成杀人犯。那些从来没有犯过杀人罪的人,并非因为拥有强大的自制力,而是因为他们着实没有遇到过足够愤怒的情况。”由此不难看出,愤怒具有极为强大的杀伤力,如果它爆发出来,很多人都难以将它控制,也难以想象它会给自己及身边的人带来多大的影响。

  怀特上小学的时候,他的父母常常为了一些小事而发生争吵。

  每到这时,怀特就静静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他想:“父母为什么总是吵架?”“他们会不会因此离婚?”“我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和平相处?”这些问题一直在怀特的头脑中盘旋,让他迟迟难以入眠。通常情况下,在父母停止争吵之后,怀特依然难以入睡,他常常会失眠。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怀特对父母的争吵非但没有习惯,反而有了越来越强烈的感受。他头脑中的那些问题,已经开始时时刻刻地折磨他。他想改变这种情况,试图调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可是他的努力非但没能起到任何效果,反而让父母都觉得他是在偏袒对方。这让父母的关系变得更加对立,家庭氛围甚至比以前更加糟糕。

  怀特无奈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没能缓和父母的矛盾,反而把自己也推进了家庭矛盾的“灾难”之中。他的情绪越来越差,他变得容易愤怒、焦虑,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敌对的情绪。与朋友一起打篮球的时候,他完全不理会队友,只是一个人带球冲向篮筐;如果有人对他犯规,他立刻就会怒目相向,十分愤怒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怀特的朋友们感觉不可理喻,觉得他是一个粗暴和怪异的人,所以,很多朋友都离他而去。而朋友的离去,让怀特觉得自己受到了孤立,他的怒火越发旺盛,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生气,身边的人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老师发现了怀特的巨大变化,意识到他正受到愤怒的侵扰,她给了怀特一些建议,让他试着用冥想的方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段时间之后,怀特发现,自己的愤怒情绪不再那么强烈。父母的争吵对他的心情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了。这不仅让他的情绪有了很大的转变,也让他劝说父母的行为变得有效起来。

  愤怒情绪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孩子产生愤怒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父母给孩子带来的无力感、无助感等,都会激发孩子的愤怒。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无力感越强烈,他们想要对外发泄的怒火就越多。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在家里是无法发泄不满和愤怒的。

  当然,孩子即便确实受到了原生家庭的伤害,即便真的有严重的心灵创伤,也不应该将这些作为随意发泄怒火的理由。许多真实的案例已经证明,愤怒不仅无助于解决事端,还会给别人及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对怒火中烧的人来说,想要控制愤怒情绪确实不容易,但是无论多难,我们都应该努力去做愤怒的主人,而非愤怒的奴隶。

  思考与发现

  1.你有没有过被愤怒控制的经历?它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2.在你的印象中,家庭中发生的什么事情最容易让你愤怒?

  3.当你想要发泄怒火时,会尝试用什么方法去平复心情?那样做真的有效吗?

  原谅家人,修补内心创伤

  孙威的母亲一直将“家丑不可外扬”当作座右铭,对孙威也是如此要求。在外人看来,孙威的父母是一对模范夫妻,是很多夫妻夸奖和学习的对象。可是孙威知道,他们两个矛盾不断,时常发生争吵和冷战,只是在外人面前装出一副恩爱的样子。孙威常常因父母的行为而感到羞耻,生活很不快乐。

  说起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很多人都记忆深刻。对这些人来说,原生家庭之伤是永远不能被忘记的,因为是它让自己形成了种种心理障碍,以至于无法正常地生活。而在诸多伤害之中,羞耻感是许多人感受颇为深刻的一种。

  在某些家庭中,总有那么一两个人要被当作替罪羊,他们时刻都要做好接受其他家庭成员的羞辱的准备。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他们被贴上“坏蛋”“愚蠢”“废物”之类的标签。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当替罪羊提出反对意见时,有些家庭成员竟然只是简单地解释说自己不过是在开玩笑。这样的借口显然无法成立,这样的说法更加证明他们从没想过羞辱会给别人的心理造成怎样的伤害。

  时常被羞辱,孩子往往会形成难以消除的羞耻感。他们无法抬头做人,总觉得自己做任何事情都会受到批评。可是实际上,他们通常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只是因为被人羞辱成了习惯,所以才对自己的评价比较低。

  在一个原生家庭中,比较常见的能够让人产生羞耻感的行为有:

  ◆发出类似“你不够好”“你不值得让人爱”“你不该出现在这里”之类的信号

  ◆以抛弃、背叛、轻视、冷落等作为威胁

  ◆对孩子进行身体虐待

  ◆要求全体家庭成员保守一些令人不齿的秘密

  ◆父母要求事事尽善尽美,否则就是失败

  对孩子来说,原生家庭带来的羞耻感往往是根深蒂固的,毕竟从小就受其影响,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并不现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无法改变这种心理状态。下面这些建议相信会对受害者有所助益。

  1.客观审视过去

  以客观的角度审视过去,可以以相对轻松的心态去发现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自己的,以免陷入痛苦的伤害中无法自拔。这将有助于受害者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2.找到羞耻感的源头

  任何一种心理创伤的出现,都有其最初的源头,羞耻感自然也不例外。找到了源头所在,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逐渐消除羞耻感。

  3.允许自己哭泣

  回忆被羞辱的过去,这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允许自己为曾经受到的伤害而哭泣,其实就是承认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选择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这是消除羞耻感的重要手段。

  4.用积极的心态战胜过往

  童年时有过受辱经历,并不意味着现在依然会被人羞辱。年幼时无法控制和选择的局面,在长大之后完全有机会进行改变。以积极的态度做出改变,就可以修补内心的创伤。

  5.采取与积极心态一致的行动

  仅仅改变心态还不够,还要采取与之一致的行动,才能让改变真实可见。当受害者逐渐走出心理阴影,过上健康的生活时,行动的力量就彰显出来了。

  6.原谅羞辱过自己的家人

  家人的羞辱行为十分愚蠢,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很多人觉得他们并不值得原谅。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如果不原谅他们,也就无法解开自己的心结。只有真正原谅那些羞辱过自己的家人,才能真正治愈自己。

  家人给受害者带来的羞耻感,往往比家人之外的人带来的羞耻感更加让人难以接受。在家庭中遭受的羞辱,也比在家庭之外遭受到的羞辱更加让人难以谅解。这并不是对家人要求更加苛刻,而是家人给受害者带来的伤害更深。

  消除内心的羞耻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与家人的朝夕相处中,羞耻感可能会被反复唤醒,内心的痛苦也会不断出现。以积极的心态,循序渐进地做出改变,羞耻感一定会逐渐消失。

  思考与发现

  1.在你的头脑中,有没有十分深刻的被羞辱的印象?你是怎么处理它的?

  2.家庭带来的羞辱感,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心理影响?

  3.试想一下,在一个总让人产生羞耻感的家庭中,父母会怎样教育孩子?

全部评论(0)
企业网站建设
推荐阅读
  • 科目一扣分和罚款口诀
  • 科目一扣分和罚款口诀
  •   扣1分记住6个字:禁、灯、掉、会、安、检。  1)禁:违反禁令标志、禁止标线的;  2)灯:不按规定使用灯光;(发生故障没开故障灯很危险的扣3分)  3)掉:普通公路倒车、掉头;  4)会:不按规定会车;  5)安:未按规定系安全带;  6)检:客运和危险车以外,不安
  • 生活百科
  • 时间:2024-03-01 15:16
  • 阅读:140
  • 科目一驾考知识点
  • 科目一驾考知识点
  • 一、基础知识  (一)安全文明驾驶  知识点1  1、只要有加速XX都是错的,减速慢行才是王道  2、通行的时候,各种礼让各种让都对  3、减速慢行、减速靠右、减速或停车、停车避让就直接选√  4、只要提到不用减速慢行、无需减速、不必减速都是错的5、“不得、不能”在判断题中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
  • 生活百科
  • 时间:2024-02-22 11:56
  • 阅读:164
  • 网站如何进行SEO优化?
  • 网站如何进行SEO优化?
  • 确定关键词:关键词是指用户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的查询词汇。确定关键词是SEO优化的基础。如果您的网站能够覆盖到用户的关键词,那么您的网站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点击量。
  • IT/互联网
  • 时间:2023-10-30 17:45
  • 阅读:484
  • 生财运营思路
  • 生财运营思路
  • 这几天看到在一些渠道上有咱们圈子的一些内容盗版,作为圈主,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盗版最多只能是一部分信息,但事实上,愿意花几十块钱去买一些零碎信息的人,我是相当怀疑其思考能力和执行力,也会相当怀疑其对信息本身的利用程度。
  • 理财技巧
  • 时间:2023-05-02 11:35
  • 阅读:273
  • 关于理念与价值观
  • 关于理念与价值观
  • 每次航海运营,我希望有三个结果,首先是圈友拿到了结果,其次是团队锻炼了能力,最后是能沉淀一些工作方法论。做管理,很多时候是要眼睁睁的看着团队成员犯错,然后再一起复盘,这样得来的经验才会真正的长在团队成员自己身上。
  • 理财技巧
  • 时间:2023-03-21 10:51
  • 阅读:385
联系我们
展开